沈钧儒故居游记

2024-07-31 -

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故居_沈钧儒邮票

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故居

“其堂堂正正的精神光芒照耀着整个中国,其坚贞不屈的品格激励着后人。”在嘉兴名人榜中,沈钧儒可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近代爱国民主的杰出人物,是当时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是我国司法事业的奠基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大法官,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位院长。

春天,我来到沈钧儒故居(纪念馆)。一走进去,就看到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上面有毛主席题写的八个大字:“爱国楷模,君子风范”。《御石居》有许多奇石,一张桌子上放着“文房四宝”。沈钧儒先生有句名言:“堂上一抹红,台阶下万道泪”。沈先生以法律为武器,以救国为己任,为自由民主而奋斗了半个世纪,始终不渝。

沈钧儒身上有很多“光环”,周恩来总理称他为“左翼民主派的旗帜”,董必武主席称赞他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但他从不轻视名利。沈钧儒曾以主持正义、不畏强权而闻名于律师界。找他辩护的人络绎不绝,但他接案子时却精挑细选,不公正的案件,不管报酬多高,他都拒绝;但对贫困或受苦受难的革命者,他却常常无偿为他们辩护,甚至提供经济援助。

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故居

日常生活中,沈钧儒十分朴实,勤劳节俭,家教严格,经常告诫家人要廉洁自律。在沈钧儒看来,一个政治家,不仅自己要廉洁,还要关心人民疾苦,为民谋福。为了造福人民的事,要敢于为先,哪怕冒着生命危险。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他不为所动,只郑重其事地说:“南山可移,此志不可移。”

沈钧儒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收藏石头。沈先生爱石,是因为他看重石头坚强的品质。沈先生曾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御石居”,这里一度成为南北爱国志士的聚集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以及当时的社会名人,如郭沫若、冯玉祥、李济深、黄炎培、茅盾等,都是他的座上宾。自古以来,石头在人们心中都是力量、体积、朴实、厚重的象征。它们默默地屹立,从不炫耀,不与世争,与沈先生的品质十分相似。

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故居_沈钧儒的邮票

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故居

回顾历史,沈先生那一代人的思想很单纯,爱国爱民,没有个人的名利。建国后,沈先生觉得救国使命完成了,瞒着毛泽东、周恩来解散了救国会。毛泽东、周恩来知道后说:“沈先生,你连我们都不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救国使命还没完成!”沈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

“沈钧儒家有贤惠的妻子和聪明的儿女,他们安于现状,清贫中也洋溢着满腔的欢喜。他对妻子忠贞不渝,同甘共苦。1934年3月,张祥政夫人因病去世。后来,很多人劝他再婚,他却拿出妻子的照片说:“我妻子在这里,她听到这个消息会不高兴的。”沈钧儒一生没有再婚,写下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你的影子在我心里,你的身体在我身边,我们虽然隔着深水,但我们从不分开。”沈钧儒言传身教,爱护孩子,但并不溺爱。沈钧儒之女沈普在《我对父亲的回忆》中回忆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家就像温室一样,从来没有听到过打骂的声音,我生活在充满亲切和温暖的氛围中。” “在孩子们的心里,父亲就是‘爱的化身’。”沈先生尊重孩子的天性,认为“自由是童年的本质,玩耍是孩子的权利。”沈钧儒的生活中充满着书香,他常常和孩子们分享读书、学习的快乐,“人会老,但知识永远不会老。”

1963年,沈钧儒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沈先生一生清正廉洁,做事实事求是,从不阿谀奉承,从不欺骗,从不在人前说一套,在人后说一套。沈钧儒的后代中,再没有法官、律师了。家中孙辈中,除了范长江四子范小建从政外,其余子女都过着平凡的生活。沈先生一家自食其力,出门在外,也尽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沈钧儒的后代。人们常说沈钧儒家吃亏,我想,这和沈先生一家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而“与石头为伴”的熏陶,养成了沈家如石头般朴实无华的性格。能自食其力,实属不易! 历史书太小,容不下沈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容不下那一代人赤诚的坚持,“哪怕千万人,我也会去。”

沈钧儒故居_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的邮票

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故居

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故居_沈钧儒邮票

沈钧儒的邮票_沈钧儒邮票_沈钧儒故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