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七步诗写完后发生了什么?陪葬品揭示曹丕父子的态度
曹植墓:七步诗写完后发生了什么?陪葬品揭示曹丕父子的态度
说到曹植,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著名的《七步诗》。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曹植不禁伤心,便在七步之内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短短几句就把兄弟相斗的悲惨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曹丕听后也伤心不已,便饶了曹植一命。
曹丕当时虽然没有加害曹植,但还是处处防备、打压他,导致曹植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当时曹植的人生里还有封号,在写完《七步诗》之后,曹植感动不已,多次封为安乡侯、鄄城侯。
然而,曹植的政治抱负却无处可寻。曹植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写作上,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洛神赋》,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文中,他把自己的理想比作洛神,并通过追求洛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最终他的追求失败了,也表达了他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悲痛。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植以为可以一展才华,便多次给新皇帝写信,表达内心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但新皇帝曹睿还是对曹植进行了打压。
他不顾自己的热情,只口头上夸奖叔父忧国忧民,却不改变自己的实际,还多次更改曹植的封地,最后封为陈郡王。
曹植放弃了自己的志向,开始学习儒家思想,但是却因为志向无处施展而郁郁寡欢,41岁那年,曹植因忧郁而死,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很可惜。
曹植的一生并不圆满,这一点从他的墓葬就可以看出来。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禹山镇禹山村,共出土文物132件。
虽然曹魏时期盛行简葬,但这132件文物还是显得很寒酸。曹植毕竟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深受宠爱,一生多次被封爵。最后出土的也不过是一些陶罐、鸡鸭等陶禽牲畜而已。相比之下,最珍贵的也不过是一套玉佩、玛瑙珠子、一些铜饰,以及一把生锈的铁剑。
这些文物可以说是所有王室家族中最简陋的了,这说明曹植生前很穷,所以没有像样的陪葬品,虽然比普通人家的陪葬品要好,但是普通富人的墓葬恐怕也比曹植的墓葬要豪华。
这也间接的表现出曹丕及其儿子曹睿对曹植的打压,死后的陵墓如此简陋,曹植在世时的生活想必十分艰苦。
曹植墓中有一块碑很引人注目,这就是《曹植墓碑》。碑上的文字字体很独特,融合了楷书、隶书、篆书的特点。这种字体以前是没有的,后人把这种字体称为破体。
纵观中国书法史,断体一直都是非常独特的。这种断体很像曹植的一生,独具匠心,引人注目。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后人特意选择断体来表现曹植的一生,希望后人能够重新评价曹植,不要像在世时那么差。
曹植自己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载入史册,历史早已给了曹植一个公正的定位,他的《洛神赋》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成为后世众多文人流传下来的佳作,洛神也成为了完美女神的代名词,成为人们理想的化身。
另一首《七步诗》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技巧。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充满着精华,让人悲伤和哀叹。这首诗也告诫后人,不要杀害自己的兄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