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正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倡导文明扫墓

2024-08-31 -

我省正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倡导文明扫墓

绿色殡葬成为新潮流

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_殡葬改革典型发言_殡葬改革党员先行

东方市马岭墓地。摄影:刘超

4月2日中午,东方市公益性生态公墓马岭墓园郁郁葱葱、庄严清静。清明将至,园内松柏苍翠。放眼望去,园内各种花草树木修剪得漂漂亮亮,小墓碑排列整齐,自动灌溉设施不停浇灌。

“我们推行生态安葬方式,占地少、不建坟,植松柏、铺草坪。从今年开始,公园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要维护好生态环境。”东方市民政局科长朱孙义说。

近年来,我省深化殡葬改革,不断完善省级殡葬管理体制,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各市县殡葬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文明殡葬理念逐步树立,殡葬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殡葬改革是破千百年旧俗、立新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党政民风。我省要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必须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葬,规范土葬,节约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省地的殡葬方式。

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针对困扰我省殡葬改革的殡葬服务设施不足、火化率低、殡葬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采取多项措施。

“我们建设的公益墓园内,墓地上绿树成荫、长满青草,既节约了土地,又美化了环境。”朱孙义说,东方市自开展殡葬改革以来,在东方市“三岸七区”可视范围内,已迁移墓地6.8万余座。截至目前,该市共建设市、镇、村三级公墓9座,完成墓穴修建10万座。

“东方市‘三岸七区’已看不到一座坟墓。”朱孙义说,通过殡葬改革,东方市基本实现了由乱葬向有序埋葬、由随意埋葬向集中埋葬、由传统埋葬向生态埋葬的转变。

三亚市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市区生态公墓建设,对现有公墓进行绿化、修缮改造,目前,礼仙园公墓二期、三娘公墓二期已正式开工建设。

“去年,三亚市投资750万元实施礼贤园墓园绿化改造工程,原本光秃秃的山地墓园被改造成树木苍翠、鲜花绚丽、规划有序、环境整洁的生态墓园。”三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海口市出台《海口市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绿色殡葬实施办法》,将亲民殡葬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户籍居民,实现亲民殡葬补贴全覆盖;实行凭火化证领取殡葬补贴和抚恤金制度,有效遏制非法埋葬行为。

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绿色殡葬

推进殡葬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花费少、占地少、资源消耗少、污染少的绿色殡葬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月1日上午,海口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众多市民前往颜春玲墓地扫墓。不少市民仅带鲜花、水来扫墓,携带烧纸、鞭炮等传统扫墓物品的市民明显少于往年。用鲜花扫墓的市民明显增多,扫墓氛围更加文明。

“我们希望更多市民以纸钱换鲜花,让更多人学会用鲜花代替纸钱,纪念先人,保护生态环境。”海口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还将继续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努力让墓地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清明节期间,海口市还将在燕春岭墓园举办第二届绿色公益草坪安葬活动。据介绍,草坪安葬作为一项纯公益性生态安葬活动,采用“深埋不立墓碑”方式,将逝者骨灰置于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盒内,深埋于草坪下。骨灰盒在三年后会自行降解,骨灰盒内的骨灰最终与自然融合,实现土地资源的重复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在东方,生态葬礼已逐渐深入人心。“马岭公墓设计规范,庄重威严,富有文化气息;这里的草坪墓地,既符合中国丧葬文化安息、归根结底的传统,也符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如客,死如归’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朱孙义介绍,以马岭公墓一期为样板,东方市相继建成了马岭公墓二期、三期、金山公墓、登飞岭公墓等大型生态园林式公墓,让生态葬礼在整个东方市扎根。

近年来,三亚还加大殡葬习俗改革力度,倡导节约土地、生态、绿色的现代殡葬理念。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三亚也在积极探索节约殡葬用地的创新途径。三亚民政局发挥红白会作用,将殡葬改革政策写入《村规民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农村基层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每年清明节前,三亚民政局还以“殡仪馆开放日”和殡葬改革“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倡导文明葬礼,移风易俗。

今年,三亚市委、市政府还将出台《三亚市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指出党员干部要带头推行生态殡葬,采用骨灰贮存、树葬、草坪葬等节地安葬方式,积极参与撒骨灰、海葬、深埋不留坟头等安葬。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倡导绿色葬礼,省民政厅近日起草了《海南省绿色葬礼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同时积极落实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六严两促”有关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文明祭祀活动,积极开展婚丧习俗改革。

殡葬改革党员先行_殡葬改革典型发言_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提升殡葬业服务水平

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殡葬服务作为政府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做好殡葬改革“保基本”。各市县纷纷出台亲民殡葬政策,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殡葬民生,确保每个人在生命最后时刻都能有尊严地离开。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亲民丧葬补助制度,目前我省亲民丧葬补助政策覆盖面全面,有效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

根据《海南省殡葬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海口、三亚主城区将逐步划定为全域火化区。三亚市政府也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支持遗体火化,提高全市户籍人口火化率,力争到2025年火化率达到50%。

去年,全省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海口市,当地民政部门推动降低墓地价格,减轻群众丧葬负担。针对上级和群众反映的墓地价格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墓地经营者,推动燕春岭墓地降低墓地价格,降幅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受到广泛好评。

我省通过实施亲民殡葬政策,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极大提高了群众对葬礼的满意度。

2018年起,三亚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三亚仙驿园的部分特色殡葬服务推向市场,引入专业性强、资源优势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多元化殡葬服务。2018年,仙驿园新增了太平间及遗体守灵室、遗体告别厅等一批基础硬件设施,并推出鲜花、祭祀用品抬棺入炉仪式,满足家属个性化需求。

为加强殡葬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省民政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市县优化服务流程,指导督促殡葬服务机构把服务放在第一位,结合祭扫实际,及时增设服务网点、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文关怀,提供网上预约等便民服务。设有殡仪馆、商业公墓的市县要督促指导殡葬服务机构在服务态度、服务环境、价格管理、公平交易、信息公开、公益保障、规范服务、诚信从业等八个方面做到“八严八改”,提升规范化、优质化服务水平。

(本期由刘超策划、撰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