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 | 鬼葬山悬崖上,意外发现一首明末文人的诗!
归藏山位于大江口镇小江口村,头有流水而下,后有陆峰山。归藏山其实是一处长约一公里,高约二百米的彩色悬崖,又名红岩坎。悬崖上有古代悬棺,其中一处,在崖底仰望,可见棺椁。归藏山上最早有悬棺的记载,是隋朝黄旻的《袁州记》:“郴州溆浦县西四十里,有归藏山,悬崖上有棺椁,远望可达十余尺,名鬼葬遗迹。” 唐代张居《朝野迁载》具体阐述了溆浦悬棺的葬法及原因:“无锡蛮人父母死,于临江高山凿龛而葬,棺木用绳从山下垂下,居最高者为最后,终生不祭祀。”红岩坎因此被称为“归葬山”。
关于鬼葬山,有着许多神秘的故事和生动的传说。
悬崖上有一洞,洞中有一块木头,据说是无锡曼武文化的一种习俗。每当有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巫师便会在悬崖前搭起祭祀台,巫师便会上台面对洞中的木头行祭祀之礼,丈量天地,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后人便把这块木头称为“丈天之尺”。
相传有一年澧水水位暴涨,发生了一场大水。巫师用尺子量了水量,发现是一条恶龙在作怪。于是他用法术把恶龙捉住,放在祭坛里,用符箓封住,放在悬崖上的一个山洞里,让它永不翻身。这个罐子至今还在山洞里。
崖刻诗文 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手下的将领牛万才占领了溆浦县,为躲避战乱,文人舒希孔逃到归藏山,在崖壁上用毛笔记录了当时的物价形势和生活状况,并写下了“世事变幻,物是人非。糠做糕,草做衣。城中无家,唯有坟墓。人背耕谷。少饮酒少卧榻。发不扎人不拜。但愿圣人登基,民生大增”等三首诗文。反映了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也寄托了他希望出现一位圣人君主,让人民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字迹历经三百多年依然清晰如新,实属绝无仅有。
屈原遗体在归藏山崖下,山上有水潭数尺,岸边杨柳成荫,渔舟自泊,景色秀丽。据说这里“冬无积雪,夏无蚊蝇”。山上有山洞,洞内有一股清泉,无论风雨交加,山洪浑浊,还是久旱无雨,泉水总是清澈甘甜,泉水不大不小。相传屈原被流放到溆浦时,曾在归藏山脚下居住过一段时间,在潭中捕鱼,饮泉水。当时山脚下住着一户渔民家庭,他家旁边立有一根石柱,敲击石柱的声音久久如铜钟。 据说屈原在徐水打鱼时,经常忘记回来吃饭,渔夫便用石头敲石柱,以唤回屈原。屈原走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塘叫作征本潭,泉叫作灵君泉,石柱叫作灵通神钟。后来,人们常常来这里祈福求财,用灵君泉水洗手,在灵通钟下焚纸焚香,默默许愿,然后敲钟。传说非常灵验。
溆浦经典有溆浦人、溆浦事、溆浦地、溆浦话、溆浦风味、溆浦新闻六个栏目,欢迎各位乡亲积极参与,一起把溆浦经典平台建设得更好!欢迎大家加入溆浦经典微信好友QQ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