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妻子朱安,生时是鲁迅的“母亲的礼物”,死时是“鲁迅的遗物”。

2024-04-13 -

旧文精选

不幸福的婚姻往往是从孩子开始的。 如果鲁迅当初不是妈妈的孩子,坚决拒绝母亲安排的婚姻,他与朱安婚姻的灾难是否可以避免呢?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对他们来说再恰当不过了。 洞房是他们的活死人坟墓,坟墓里纪念的是四千年的旧中国。

朱安与鲁迅

1. 不睡觉的生活

朱安家族是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 她们是鲁迅的叔公于田夫人的侄孙女。 说起来,朱安和鲁迅的家族是有血缘关系的。 玉田夫人回到娘家后,经常带朱安到鲁迅家去。 少女朱安漂亮又懂礼貌,给鲁迅的母亲路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鲁迅的父亲去世了,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路蕊的三个儿子都不在身边,所以他总是感到孤独,所以他选择了朱安作为他的大儿媳。 1899年,17岁的鲁迅在南京读书,不知不觉就订婚了。

鲁迅不同意,想要退婚,但母亲却认为这门亲事是她主动向朱家提亲的。 现在破坏婚姻,就会损害两家的声誉。 而且,如果朱安退婚,她以后就很难再嫁了。 他的母亲刚刚失去了丈夫,鲁迅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他不忍心忤逆母亲,只好说服自己接受母亲送给他的“礼物”。

鲁迅故居

鲁迅虽然厌恶这种无爱的婚姻,但一旦答应,他还是努力经营着。 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让朱安放松心情,二是让朱安好好学习,接受新教育、新思想。 遗憾的是,这两个条件朱安都没有答应。 首先,她的小脚已经定型了,无法变大; 其次,她认为上学是不体面的。

1906年,鲁迅与朱安在绍兴举行婚礼。 鲁迅是新派人物,但婚礼却完全是老式的,就连新娘子也是老式的。 他刚刚与家人和新娘举行了一个老式的仪式。 鲁迅心想:“我没办法,只能和你一起牺牲一生,还清四千年的旧债了。” 新婚之夜,没有春夜。 鲁迅泪流满面,彻夜未眠。 第二天我搬进了自习室。 第四天,他离开朱安,与二弟周作人一起去了日本。

鲁迅婚后衰老得很快。 一方面国家危难,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家人。 双重的压力让他拼命喝酒抽烟。 三十岁的年纪,看上去就像一个小老头。 朱安也老得很快。 这张照片拍摄于1917年,朱安年仅39岁,额头秃顶。 悲剧是鲁迅和朱安的。

朱安祥

2、有尊严地赶走妻子

鲁迅1912年从绍兴来到北京,他的经济条件还不错,本来可以把妻子搬到北京和他一起住,但他完全没有想法。 30岁的年轻人,身体欲望非常活跃,鲁迅也不例外。 他曾经告诉郁达夫,他只是在寒冷的冬天盖上薄被,只是为了抑制自己的性欲。

直到1919年,鲁迅才搬了母亲和朱安到北京八道湾一起生活。 与他住在一起的还有他的二弟周作人及其家人。 夫妻俩终于团聚,但睡在不同的房间。 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因家庭纠纷闹翻,打算搬到砖塔胡同。 说是搬家,其实朱安并不在其中。

朱安与婆婆、姐夫及家人合影

鲁迅把朱安叫到身边,说道:“我决定暂时搬到砖塔胡同去,你是留在八道湾还是回绍兴父母家?如果你回绍兴,我就送你去。”每月的生活费。”

这里确实没有三百两银子。 没有妻子怎么能搬家呢,除非他有别的想法。 他的想法在采访中流露出来,那就是希望朱安回到父母家,每月给她寄生活费。 已婚的女人怎么可以无缘无故的回婆家住呢? 他只是不想把朱安带入另一种没有心灵交流的婚姻。 他想体面地送朱安回绍兴老家。 这种尊严并不会让他显得太狠,但也太伤害了朱安的自尊。

不知道朱安是否听懂了鲁迅的画外音,但她决心要把这份“礼物”做好。 她说:“我不想去绍兴父母家,你要在紫竹塔胡同里给你做饭、缝补、洗衣、扫地,这些事我都能做,我想搬到那里跟你一起住。” ”。 朱安的话,“真相”体现了一个女人的屈辱。

北京西三条故居(朱安1923年至1947年在此居住)

鲁迅遗物朱传安也是谁_鲁迅遗物朱传安也是什么人_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朱安传

鲁迅的朋友们都知道他过着名义上合法但不合理的婚姻,都劝他离婚。 但鲁迅却理解朱安。 她性格软弱,一旦离婚,很可能就会陷入绝境。 所以,他只能将这场婚姻灾难进行到底。 这既是无情又是慈悲。

这次搬家,是鲁迅和朱安独居时间最长的一次,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打扰。 朱安非常细心地侍奉鲁迅,希望他能像蜗牛一样,一点点往上爬,最终到达顶峰。 遗憾的是,她没能登上顶峰,即使登上了也无济于事。 因为鲁迅和许广平住在一起。

鲁迅、徐广平父子

鲁迅和许广平住在一起,鲁母和朱安有着完全不同的感情。 朱安很失望,陆母却很自豪。 首先,男人纳妾没什么。 其次,这意味着他可以有孙子了。

朱安虽然是一个老派的女人,但是她却过着非常懂事的生活。 丈夫和许广平住在一起,她很快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早在1914年,她就告诉鲁迅,让他纳妾,让他继承周氏家族。 那时鲁迅说她可笑,现在他可笑。 为什么!

3. 死亡与埋葬

鲁迅和朱安能够维持三十年无爱的婚姻,与其说是靠他们的忍耐力,不如说是靠他们的性格。 他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尊重,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 1925年,朱安的慢性胃病复发。 鲁迅亲自带她到日本医院诊治。 他一度怀疑她得了胃癌,心里很不安。 1934年,朱安准备带着自己的侄子来北京生活。 他写信给鲁迅征求意见。 路迅回答道:“夫人,您可以自行决定。” 充分肯定了她女主人的地位。 徐志摩和张幼仪相比,生活上的差别确实很大。

鲁迅并不爱朱安,但他一生支持她。 朱安道:“看来我这辈子只能侍奉我的婆婆了,如果我婆婆往西去了,从达先生平时的表现来看,他会照顾我未来的生活。” 虽然这段婚姻中没有爱情,但朱安却说鲁迅“对我还不错”。

鲁迅的母亲和朱安

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 朱安本想南下奔丧,但因婆婆已八十多岁,行动不便,未能成行。 她只好在家祭祀,并在鲁迅雕像前默默表达哀思。 。

鲁迅遗物朱传安也是谁_鲁迅遗物朱传安也是什么人_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朱安传

鲁迅先生雕像

鲁迅去世后,鲁母和朱安的生活费用主要由许广平承担。 1943年,卢的母​​亲去世,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此后,虽然许广平仍然送钱,但在日寇的控制下北平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异常艰难。 鲁迅的二哥周作人给了她一个建议,卖掉了鲁迅的藏书。 当时的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 许广平听说后,托朋友转告朱安,鲁迅的书卖不出去。 它们是鲁迅的遗物,应该好好保存。 朱安厉声说道:“你总说鲁迅的遗物一定要保存,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也一定要保存我!” 来访者告诉她,许广平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并受到酷刑。 ,海鹰也病了,朱安愣住了,再也没有提过卖书的事情。

消息传出后,各界人士给朱安不少钱和生活费,但朱安却没有要一分钱。 她不愧是鲁迅的妻子。 她虽然没受过文化,但坚强的骨头宁可折,也不可弯。 从此,朱安与许广平通信频繁。 他们视许广平和海鹰为家人,多次邀请他们到北方一起生活。 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北上与妻子见面。 后来许广平离开了北京,朱安一度感到很不舒服。

1947年6月28日,朱安病重。 鲁迅的学生宋子培来看望她。 她让子佩转告广平,她希望死后能葬在鲁迅的旁边。 她们生前不能睡在一起,就算死后被鲁迅收了,也算是尽了“周家儿媳妇”的身份了! 第二天,朱安独自去世。

1947年7月29日,《新民日报》刊登了朱安去世的消息。

然而她的遗愿遭到了许广平的反对。 许广平希望在婆婆周夫人的墓旁买一块地,安葬朱安。 北京的亲友也曾尝试这样做,但最终失败了。 朱安一生孤独,死后孤独地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的保福寺。 后来朱安墓被毁,今已无踪迹。 当然,许广平去世后,并没有与鲁迅合葬。

温世军说

鲁迅、朱安、许广平都是正直的人。 如果有错误,那是旧时代、旧观念的错,所以没有人指责鲁迅出轨,也没有人指责许广平偷爱,有的只是理解。 爱情的自私让人无法考虑别人的感受,但他们三个却努力善良,这就是他们的可爱和可敬之处。 鲁迅去世后,两位女性共同履行了保护鲁迅手稿的历史责任。 因为两个女人的努力,鲁迅的精神遗产没有流失,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损失。

参考

主编王锡荣:《上海鲁迅研究2013年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乔丽华:《我也是鲁迅遗物朱安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曾志忠:《鲁迅、许广平、朱安三人组》,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