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与研究

2024-04-21 -

沈阳新乐遗址游览路线_沈阳新乐遗址开放时间_沈阳新乐遗址

沈阳新乐遗址_沈阳新乐遗址游览路线_沈阳新乐遗址开放时间

沈阳新乐遗址开放时间_沈阳新乐遗址游览路线_沈阳新乐遗址

摘要:通过对博物馆IP形象设计的研究,解决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文章探讨了博物馆IP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文献,分析了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当前发展面临的不足,制定了IP形象设计思路和方法,最终输出了由陶花花、陶大壮、陶莉莉、陶乐乐。 “乐村涛家族”IP形象设计。 希望通过对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IP形象的研究和设计,能够为其他中小型博物馆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高质量的博物馆IP形象,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博物馆文化,发展博物馆文化与经济产业融合的新业态。

关键词:新乐遗址; 博物馆知识产权; IP形象设计

介绍

互联网浪潮背景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构建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拓展了IP内涵,形成了“泛IP”局面。 由此,“博物馆文化+IP”诞生了。 一些大型博物馆IP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明星IP”,获得大量粉丝,获得公众的喜爱和认可。

沉阳新乐遗址文化已有7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沉阳地区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博物馆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IP形象设计与开发。 因此,本文以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进行IP形象设计与探索。 对新乐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沉阳新乐遗址文化的创新设计表达,将有助于提升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的文化附加值和影响力。

1.博物馆IP形象设计相关研究

(一)IP设计概述及博物馆IP设计

1.IP设计概述

IP(),即知识产权,是指对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利权[1]。 IP形象是指具有品牌特征的卡通形象。 这是开发IP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基于互联网多领域融合,在新媒体时代,IP与其他文化术语的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含义,如“城市IP”、“文旅IP”、“博物馆IP”等这就是“IP+”模式,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事实上,所有“IP+”模式都是以品牌塑造为核心,根据自身基因、文化、价值观进行设计,通过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来塑造品牌形象。

2、博物馆IP设计概述

博物馆IP是博物馆拥有的知识产权。 博物馆IP形象设计是指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与IP形象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文化IP”传播文化的方式[2]。 它是“品牌IP”的延伸,是文化发展的新方式。 博物馆IP开发的重点是博物馆IP形象设计。 富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IP形象不仅能为观众提供情感认同和文化共鸣,还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 这种方法依托时代背景,合理开发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使博物馆的发展更加持久、更有活力。

(二)博物馆IP发展趋势

1、IP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

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 公众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游客体验博物馆提出了新的需求。 博物馆IP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在新时代的博物馆里,观众不再以单一、片面、被动的方式接受文化,而是以多维度、全面、主动的方式体验文化。 这就是“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发展趋势[3]。

打造以IP为核心的博物馆互动体验,让IP形象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呈现,充当“小导游”,带领游客走进博物馆的文化世界。 博物馆的互动设计为博物馆与游客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通过互动,游客可以直观、真实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构建以IP为核心的博物馆互动设计,通过独特、富有情感的IP形象,更有利于观众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满足新时代观众体验文化、与文化互动的需求。

2、IP与“网红”的经济融合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网红经济”的孵化提供了支撑,近年来“网红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随后,“网红”博物馆出现,通过高曝光度,赚取了文化博物馆行业的第一波粉丝红利。

“网红”博物馆的本质是博物馆IP授权产业的延伸,是粉丝经济的一种[4]。 除了博物馆本身之外,还包括相关的文创、活动等。“网红”博物馆的运营是基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模式。

(3)博物馆IP设计现有研究的基本分析

1、研究设计新思路

以“新思想”为研究核心的文献屈指可数。 这些文章寻找特殊的文化符号,挖掘博物馆IP发展的新思路。 例如,一些传统图案、传统文字、民俗风情等作为博物馆IP中的抽象文化符号,往往难以开发利用,从而失去发展机遇。 为了发现博物馆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应该关注文化资源开发的多重可能性。 以装饰IP的发展为例,抽象装饰图案有利于文化的跨界传播,促进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增加文化的附加值[5]。 抽象文化IP的发展为博物馆IP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化IP开发思路的多元化弥补了博物馆单一文化开发的局限性,满足了观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2.研究新的传播策略

大多数文献都关注“新策略”。 文章这一部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寻找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博物馆IP传播渠道正在逐步更新。 以国家博物院甲骨文IP开发为例。 博物馆紧密结合数字时代特点,探索甲骨文“数字创作+云推广”的发展模式,创新博物馆专题藏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和发展[6]。 传播方式的不断变革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发展,也为新时代博物馆的转型提供了机遇。

2、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相关研究

(一)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概况

新乐遗址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沉阳市皇姑区。 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 沉阳新乐遗址是母系氏族社会繁盛时期的原始部落遗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的历史。

1972年,新乐工厂的工人发现了几件带有刻痕的陶器。 后来,考古队经过大规模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并根据遗址命名为“新乐遗址”。

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展览面积约2000平方米。 展示区由文物陈列馆和遗址展示区两部分组成。 展厅主要展示文物,馆内文物种类较多,有石器、陶器、玉器、煤制品等。室外区域为遗址展示区,展示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建造半地窖式的房屋来模拟原始祖先(图1)。

(二)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现有研究基础分析

1、文化资源丰富,整体发展良好

新乐文化,即中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沉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文物风格独特而得名。 新乐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最常见的生产活动是渔猎。 房屋类型为长方形、圆角的半地穴房屋。 出土的煤制品是中国最早的煤炭工艺品。 出土的石器经过磨制和敲打,主要用于渔猎等生产活动,如磨盘、磨棒等。出土的陶器以红褐色为主,多呈锯齿状花纹,如如深腹纹罐、斜口罐等。

2、发展短板在于IP设计

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是一家中小型博物馆,其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从展厅展示到文化创意输出,都需要提升。 通过调研发现,沉阳新乐文物馆IP建设中,IP形象设计是博物馆发展的薄弱环节。

IP形象设计的缺失使得博物馆的发展缺乏动力。 目前整体设计风格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官网界面风格老式,缺乏活力; 文化创意产品少,认知度低; 主要以线下促销活动为主,沟通渠道较少。

为了更好地打造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IP,当务之急是开展新乐遗址博物馆IP形象设计。 我们从IP形象出发,规划博物馆IP的整体统一,开发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衍生品,让沉阳新乐遗产博物馆以独特、富有创意、充满活力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3、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IP形象设计方案

(一)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IP形象设计思路

1. 元素性:史前文明的“简化”

沈阳新乐遗址游览路线_沈阳新乐遗址_沈阳新乐遗址开放时间

“简化”是指符号表达。 文化符号化可以加深游客的文化记忆。 符号化的意思是“简化”,不是简单,而是简单。 文化的呈现往往是复杂的,简单的设计可以让文化内涵更加清晰。 “化简”就是在文化上做出差异化的选择,抛弃复杂性,留下可识别的部分,从而达到“化简”。 IP需要“化繁为简”,不是打造一个结合文化特征的形象,而是让它变得差异化、抽象化。

2、文化本质:史前文明的“可爱”改造

“可爱”是指文化的拟人化,即有温度、有情感的文化。 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交流越来越频繁。 “可爱”表情符号的广泛使用,弥补了网络聊天中情感表达的不足,让“可爱”文化广受大众推崇。 IP的“萌”性受到“萌”文化的影响,情感表达更加直接。 IP以内容为核心,旨在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萌”IP,其情感输出体现在可爱、有活力、大众化的形象中。 这种形象更容易与公众建立情感联系,更容易创造深入人心的文化记忆。

3、传承:史前文明的“现代化”

“现代化”就是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史前文明的古老和悠久的历史造成了文化内容与时代的差距。 如果不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文化的理解和传播就会受到阻碍。 IP的“现代化”并不是硬性的现代化标签,而是巧妙的结合,创造出跨越时空的对话效果。 史前文明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IP的延伸设计上,比如动作延伸,结合地域文化、节庆等; 面部表情延伸,结合网络流行语、时代热点话题等。

(二)“新乐村陶家”IP形象设计流程

依托新乐文化内容,赋予IP独特、创意、有深度的文化灵魂,塑造游客多元的文化感受和体验。 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实物和非物质文化。 通过提取、整合沉阳新乐遗址相关文化符号,融合“简约”、“可爱”、“现代”的设计理念,吸收新乐文化的核心。 采用归纳、提炼、解构、重组等创意设计方法,设计新乐文物馆IP形象。

1、文化的概括和提炼

首先梳理文化内容,然后提取图案、色彩等文化元素,然后分析元素之间的联系和意义,最后进行视觉总结。

笔者将图案的提取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乐文化中新乐人的基本情况,从形象、服饰、日常生活、房屋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 新乐遗址的原始部落是母系氏族部落,由女性首领统治,实行一夫一妻制。 日常生活中,女性的发型多种多样,有扎辫子的,也有披发的; 男子多以披发为主,均着兽皮裙。 第二部分是新乐遗址文物的整理。 具体来说,对文物进行了分类归纳,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斜罐、精煤制品、木雕鸟纹权杖。

颜色提取主要是指陶罐的红棕色、兽皮的土黄色、煤石的黑色以及木雕鸟纹权杖的木黄色(图2)。 为了让人物色彩更加鲜艳,后期主观提高了色彩饱和度。

2、元素解构重组

解构和重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通过分解和重新组合提取的元素,您可以探索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形式被打破,新的组合产生,赋予图像多重特征。

依托新乐站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IP形象。 通过进一步分析,作者对新乐遗址IP形象有了初步的设计思路:选择文物或原始人来设计主体形象。 文物利用木雕鸟纹权杖,以神兽神灵的概念,提炼出“太阳鸟”的形象; 原始人是新乐人,是母系氏族首领的形象,性格可爱友善。

3. 图像设置与输出

通过对新乐文化相关信息的总结和提炼,在对最初想法的多次修改基础上,最终呈现出新乐站点的IP形象——“新乐村陶氏”(图3)。 以多个IP的形式呈现,以原始部落家庭为背景,借鉴现代家庭,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

通过新乐文化元素的融合重组,描绘了新乐遗址原始部落生活的场景。 故事发生在7200多年前的新乐村,陶氏家族居住的地方:祖母陶花花被设定为新乐部落的直率、威严的首领; 父亲陶大壮被设定为一个粗犷而又细腻的勇敢者。 ; 母亲陶莉莉被设定为一位慷慨而强大的女性; 儿子陶乐乐被设定为一个可爱、懂事、偶尔调皮的小男孩。 在服饰上,以兽皮裙为主,煤炭工艺品为辅; 在发型方面,他们都是多层直发,更符合原始人的形象。

IP形象设计服务于文化传播。 讲好文化故事,注重细节,更容易打动观众,促进文化内涵的传播。

4、应用设计与推广

(1)多渠道产品销售

沈阳新乐遗址_沈阳新乐遗址游览路线_沈阳新乐遗址开放时间

开展多渠道产品营销,拓展文创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博物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信息时代,互联网平台发展潜力巨大,需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

当前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发展趋势,使得网上购物成为不可或缺的需求。 电商平台网络营销静态与动态互为辅助[7]。 静态销售以门店为主,微信小程序、公众号、App购物界面、网上积分兑换等动态销售为辅。 拓宽营销渠道、增加文化曝光度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多媒体宣传营销

加强网上操作,采取多媒体宣传方式。 信息技术革命下,软件和硬件不断变革,不断降低摄影、平面设计等技能的门槛和成本,赋予大众堪比专业人士的能力。 年轻一代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受众,他们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 年轻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情将成为博物馆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尝试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公众号,结合时下热点话题,分享博物馆有趣的文化故事,依托互联网空间和IP形象塑造博物馆形象,获得良好的“路人缘”,提供为后期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提供充足的动力。 此外,纪录片、综艺节目、漫画等博物馆衍生的文艺作品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宣传形式。

(三)多品牌跨境联名

与其他品牌跨界联名,增加IP曝光度。 新品牌联合品牌可以吸引新消费者并扩大产品受众。 在IP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大小意味着经济效益的高低。 IP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要进一步拓宽,产品要考虑更多的人群,设计理念要跨界并赋予其他行业产品,这样才会获得消费者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结论

IP形象设计是博物馆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优质IP是提升文化附加值的重要因素。

作者从新乐文化的基本内容出发,通过对史前文明的“简单化”、“可爱化”、“现代化”定位,运用元素提取与融合的设计方法,深入挖掘新乐文化的内涵,总结和提取新乐遗址文化中独特的图案、色彩、符号等元素,最终输出到沉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的IP形象设计——“新乐村陶氏”,包括陶花花四个字,陶大壮、陶丽丽、陶乐乐。 原新乐村的一家人形象向参观者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欢乐有趣的画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拓展文创产品推广新策略,通过多渠道、多媒体运营和销售,推动博物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跨界品牌联名,让博物馆文化产业永存。

参考:

[1] 刘月瑞,贾世民,赵伟。 多维衍生视角下博物馆角色IP设计开发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6): 254-259。

[2] 陈欣怡. 地域性博物馆IP形象创新设计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会,2022(03):182-185+201。

[3] 宁传林,徐健,姚开林,高加林。 数字媒体时代博物馆互动体验设计与知识传播——以荷兰2.0及荷兰为例[J]. 东南文化,2022(02):169-177。

[4] 李凤良,顾振静. 我国博物馆文化新业态的产业特征及发展趋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96-106。

[5] 高伟丽. 浅谈基于抽象文化概念的装饰IP转化与传播[J]. 文化产业,2022(08):123-125。

[6] 刘玲. 国家典藏甲骨文设计、开发与推广模式分析[J]. 媒体,2021(11):78-80。

[7]于丽娜,钟磊. IP时代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8): 306-312。

关于作者:

李一凡(2002—),女,汉族,河南偃师人。 沉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沈阳新乐遗址开放时间_沈阳新乐遗址_沈阳新乐遗址游览路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