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世界上曾出现过城内汉墓

2024-04-13 -

近期,随着江西海昏侯墓的进一步发掘和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海昏侯墓及汉代考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也让笔者想起了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百大发现之一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夫人窦琬墓的发掘。 当时,出土金丝衣、长信宫灯等文物一万余件,轰动世界。

1968年5月22日,驻河北保定满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工兵正在按计划在灵山主峰东坡挖掘隧道。 下午3点,机电十二中队战士吴家高距离山顶30米。 当钻孔爆破时,底部的岩石突然下沉,出现了一个1.5米的洞。 几个勇敢的战士带着照明设备,下降到黑洞洞里。 一进入山洞,他们就感觉自己仿佛踩在了碎石上。 借着灯光,他们看到地面上竟然铺满了瓷砖。 当瓦片被掀开时,下面又是一层泥土。 剥开泥土往下看,发现了一些大骨头。 随后,他们还发现了铜器以及陶罐和一些泥人(陶俑)。 士兵们挑选了四件物品,带出了山洞,报告给了首领。 由于泥人的发现,解放军认为这可能是一座古庙。

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寺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领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化局考古队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当地驻军的协助。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两千多年后,他的妻子窦婉的坟墓被重新发现。 满城汉墓的发掘,解开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千古之谜。

一、揭开墓主刘升之谜

刘升,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弟弟。 公元前154年,被景帝封为中山景王。 汉武帝即位后,众大臣因七国之乱的教训,百般批评诸侯王,频频报错。 建元三年,刘胜与部分诸侯前往长安觐见武帝。 武帝设宴款待,刘升听到奏乐,放声大哭。 武帝问其故,趁机埋怨丞相找他的茬,动不动就诽谤他。 文笔雄伟,层次分明。 武帝于是警告有司不要再欺负诸侯王了。 一时之间,刘升被人们誉为“汉朝英雄”。 据史料记载,刘胜有后裔120余人。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卒,统治中山国42年。

修陵将士挑选带回的四件文物中,除了三座镀金基座外,还有一件青铜器,上面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三十四年”字样。颈部。

“中山”指历史上的中山国。 中国古代有两个中山国。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鲜于中山国。 战国后期为赵国所灭。 另一种是西汉时期,皇帝将旧中山地区分封给战国诸侯,称为汉中山。 汉代的中山,大致包括今沂水以南、滹沱江以北的地区。 与战国时期中山国的范围略有不同。 建都鲁努(今河北省定州市)。

根据青铜器和铭文风格接近汉代,河北省考古队初步认定,士兵们发现的是一座西汉古墓,排除了战国时期中山的可能性。

刘胜墓中室

当考古人员进入墓穴时,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 墓室规模极大,南北室随葬品随处可见。 7米高的中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文物,其中包括一些青铜器。 这么大的坟墓,这么丰富的陪葬品,到底是谁的主人呢?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确定了墓主的身份。

考古人员首先清理了南北耳室和中殿。 公元前二世纪左右,西汉的“五铢钱”和青铜器相继出现。 许多器物上刻有“中山府”、“中山内府”、“中山环”等字样。 “三十四年”、“三十六年”、“连三十九年”。

汉武帝之前,皇帝没有年号,按在位时间计算年号。 据史料记载,西汉中山国共有十代国王。 只有初代王刘胜在位时间最长,共42年,其他都没有超过30年。 三十四,应该是刘胜在位的第三十四年。 据此推算,墓主人应为中山靖王刘胜。

不过,估计在墓室后室被打开之前,并没有发现与中山靖王刘胜有关的直接证据。 最终,考古队把最终确定墓主人身份的希望寄托在墓室后室。 坟墓的主人常常随身携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后室清理的结果震惊了所有考古专家,发现了包括金丝玉衣在内的大量精美文物。 金丝玉衣的出现,为确定墓主的等级和身份提供了新的物证。 西汉时期,能穿着金玉衣下葬的至少只有诸侯王了。 《史记》和《汉书》记载,只有汉代的皇帝和诸侯死后才穿着金银玉衣下葬。 人们对西汉皇陵的认识很早就有。 城内的大坟墓不可能是皇帝的坟墓,而只能是诸侯国王的坟墓。 结合墓内的金线玉衣和青铜铭文,初步断定满城墓应为中山王刘胜之墓。

刘胜金玉衣

但问题又出现了。 当“金丝玉衣”被发现时,后屋屋顶塌陷,玉衣被夷为平地。 玉衣内并没有发现骨头。 “金丝玉衣”本来是用来埋尸的,为什么没有骨头呢? 难道这座坟墓只是用来埋葬陪葬品的? 墓主是否另有坟墓?

这是当代中国首次发现完整的金丝玉衣。 当消息传到北京时,郭沫若先生非常激动。 7月22日,他专程从北京赶来,来看刘胜的玉衣。 然而,当看到玉衣里并没有刘升,打败尸身的时候,郭老板却是疑惑了。 在场的考古队队长王中书等人介绍,墓北地貌十分奇特。 于是,郭先生漫步到了满城陵以北一百多米的地方。 经过长时间观察眼前的地形和环境,再加上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他判断这里应该还有一座坟墓。 如果坟墓的主人要么是刘升夫人的坟墓,要么就是实际埋葬刘升尸骨的坟墓。 郭先生向大家讲解了汉代有“同坟异墓”的习俗,并建议考古队做好发掘第二座汉墓的准备。 为了保证出土的“金丝玉衣”的完整性,考古队采取了将“金丝玉衣”完好无损地移出古墓的方法,运至北京进行室内整理修复。

1968年8月13日下午,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第二汉墓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套完整的“金镶玉衣”。 玉衣中发现了部分颈椎、四根肋骨和三颗牙齿。 这件“金丝玉衣”中明显保存的尸骨提醒考古专家,此前发掘的第一套“金丝玉衣”中一定有尸体的线索,因此考古队告诉他们要在室内进行在北京进行整理和修复。 身穿“金丝玉衣”的人员仔细观察,仔细搜寻。 终于,从北京传来了好消息。 刘胜终于被找到了。 原来,玉衣里藏着墓主的尸骨。 但由于地下水和石灰石的溶解,骨头已经变成了灰棕色的粉末。 只有部分牙齿的釉质壳保留在头骨内。 同时,墓中还发现了一枚刻有“窦婉”字样的铜印,由此推断该墓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婉之墓。

墓主刘升之谜被解开。

2、揭开中国历史上金丝玉衣之谜

玉衣,又称“玉盒”、“玉棺”,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去世时所穿的陪葬服装。 其外观与人体形状相似,分为头、上衣、裤腿、手套和鞋子五个部分。 头部由面罩和头罩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子组成,裤子、手套和鞋子均左右分开。 它由许多玉片组成,玉片之间用细金、银或铜线编织而成。

汉代人们认为玉是山中之精华。 将玉石放在人体上,可以防止人的精气外泄,从而使骨头不腐烂,期待来生重生。 据《后汉书·礼记》记载,汉代皇帝死后都着金丝玉衣,诸侯、国王、贵族、公主都着银丝玉衣,贵族和贵族都着银丝玉衣。大公主穿的是铜线玉衣。 到东汉时期,玉衣已明确分为金线、银线、铜线三个等级,并建立了等级使用制度。 金镶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服。 三国时期,皇帝和高级贵族以玉衣作为陪葬服的习俗被废除。

除了后人在古文献中见过包括金丝玉衣在内的玉衣记载外,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金丝玉衣。 1946年9月,在河北邯郸汉墓中首次发现玉衣玉片。 新中国成立后,玉衣多次被发现。 由于被盗,玉衣已残缺不全。 完整的金丝玉衣是什么样子,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

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夫妇的两套金镶玉衣,是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解开了关于金的千古之谜——衬玉衣。

刘胜的玉衣总长1.88米。 脸部雕刻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图像。 上衣的前片做成宽胸、鼓腹的形状。 背片的下端成形为人体臀部的形状。 左右裤子也是按照人腿的形状制作的。 鞋子是方头、平底、高腰的。 整套玉衣由2498块玉片组成。 与玉片编织的金丝总重约1100克。 窦万的玉衣稍小一些,全长1.72米,共有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 胸前的玉片不是用金丝编织的,而是用丝织物编织的,中间有缝。 它是用丝带固定在一起的,由于年代久远,布料已经腐烂了。

全城汉墓中发现的两套玉衣,都是中央宫廷手工作坊统一制作的。 皇帝将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各地的王子和国王,并宠幸朝中的大臣。 生产过程非常复杂。 制作时,需要先切割一大块玉料,根据人体各部位的不同形状,将其磨成各种规格的薄片,然后在玉片的四个角上钻孔。 每块玉石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加工。 有的玉片上的锯缝只有0.3毫米,钻孔直径只有1毫米。 所用的金丝一般长4-5厘米,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相当于人发丝的粗细。制作玉衣的整个过程需要惊人的人力物力。 据估计,汉代制作一件玉衣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

这件名玉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打造而成,相当于当时一百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全部财产。

3、揭开中国历史上大型崖墓之谜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种凿入山体或利用天然洞穴作为洞穴的墓葬形式,称为崖墓。 其形式有单穴单葬、单穴群葬、合穴群葬等。 我国中南部以及西部和东部地区仍保存有大量古代崖墓。 长江、珠江流域的悬棺墓属于崖墓类型。

汉代时,皇帝、诸侯、贵族死后,常常在地上挖坑,将皇帝的灵柩埋在地下。 这是一座土坑墓,墓的上部用土封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土堆。 汉代皇帝、诸侯在山上开凿崖墓的情况并不常见。 西汉11位皇帝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为崖墓,至今尚未发掘。 因此,这座具有皇家地位的悬崖大墓是什么样子,就成了历史之谜。

刘胜、窦万墓的开辟,让人们一睹了汉代大型崖墓的风采。 其墓葬形制和建筑艺术也为后人所熟知。

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大致相同。 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后室六部分组成。 中室与后室以石门相隔。 墓门是用土坯和砖砌成的,然后浇上铁水将门封住。 两墓自北向南并列,夫妻俩合葬于同一个洞内,即所谓“同墓异葬”。 刘胜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 窦万墓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

刘胜墓的甬道、南北厢房、中厢房和窦万墓的中厢房均仿照地上宫殿建筑。 洞内还建有瓦顶木屋。 这个设计象征着他一生中的一切。 移至地下,象征死亡为生命。

两座墓葬的后室,包括放置棺材的主室和象征浴室的小侧室,都与洞内修建的石屋相连。 墓内设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两座墓穴的每个洞顶均呈拱形或穹顶形,周围的墙壁呈弧形,符合力学原理。 因此,墓穴历经两千多年仍保存完好。 此外,陵顶还建有供奉的庙宇。

发掘满城汉墓的是谁_满城汉墓发掘_发掘满城汉墓的意义

刘升墓一棺一椁,而窦琬墓有棺无棺,改变了以往诸侯王用多层棺椁的旧制。 墓室各室均放置随葬品。 共制作了“长信宫”灯、镀金博山炉、金银鸟印壶、金银龙纹壶、金银镶嵌等随葬文物4200余件。乳扣纹罐等,均属汉代青铜器。 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鸟篆书铜壶

六胜如丁锅

青铜朱雀戒杯

双龙高新谷纹白玉璧

北耳室出土大酒坛三十三个。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两尊铜祖和一尊银祖,这是刘升是一个爱酒爱妻的最好证据。

整个墓室面积约2700立方米。 即使使用现代施工方法,每年也需要 100 人才能在岩石中挖掘如此巨大的坟墓。 以当时中山国的国力来说,挖这样一座坟墓至少需要万人,而且要几十年才能完工。

4、载入史册的重大发现

尽管成汉墓的发掘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墓中的一些重大发现仍然令人难忘。

“玉漆棺”首次发现。 窦婉墓的棺材里不仅有精美的镶金玉衣,而且她的内棺装饰也很特别。 棺材内壁镶嵌玉板192块,棺材外壁镶嵌玉璧,棺盖及左右侧壁各镶嵌玉璧8块,前后端各镶玉璧8块。镶嵌着一大块玉璧。 这种内外嵌玉的漆棺,历史上并无记载。 极为奇怪,在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

铬盐处理工艺——冶金史上的奇迹。 满城墓葬中发现了一种三角铜箭头。 表面经过含铬化合物处理,形成致密的灰色氧化保护层,使铜镞耐腐蚀、耐磨损。 今天仍然光滑如新。 这种对金属表面进行铬盐处理的工艺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在其他国家出现。 不能不说,这是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

最早的钢铁产品。 灵山墓葬中出土了刘胜剑等600多件铁器。 有些铁器的铸造水平很高。 工匠们采用原始的冶炼和捶打方法,不仅制造出工艺极高的铸铁零件,而且通过反复锤击,打造出令人惊叹的“百闻钢”。 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钢铁产品。

青铜祖

中国最早的实用工具。 刘升墓中出土了大小口径不同的双头铜祖(男性生殖器)和银祖(残件)。 两位青铜始祖的龟头和阴茎肿胀,末端有一个突出的“小凸起”,刺激女性的阴蒂。 旁边还有两块象征睾丸的鹅卵石。 它们经过科学设计和现实制造。 这两件文物的出土表明,中国古代性工具的使用十分普遍,揭示了汉代性文化的发达。 这两件双头铜阳具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实用工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