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名、字、名、谥、庙号、年号(上).doc

2024-08-02 -

古代人名、字号、别名、谥号、庙号、年号(上) - 国学教育论文

古代人的名字、字、名、谥号、庙号、年号(上)

匿名的

名字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日益密切。为了区分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就出现了一个群体的共同符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为了区分你、我、他,就出现了一个只属于个人的符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名”。至于名的由来,其最早的含义还可以从“名”这个汉字本身推断出来。这个汉字是由“夕”和“口”组成的。对此,《说文解字》解释道:“名,自名,由‘口’和‘夕’组成。‘夕’即暗,暗不能相见,故以‘口’命名。”

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字”是在“名”后加的一个称谓。《礼记·檀弓上》云:“幼名,冠字。”人出生三个月后便有名,二十岁时加字。《辞礼上》云:“男子二十岁冠而授字”,“女子出嫁,戴簪而授字”。也就是说,当男子戴上冠,女子戴上簪,表示已经成年,即将正式参与社会交往时,就在名字后加字。为什么要有字呢?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檀弓上》中对“童名、字号”有注说:“人若生而无名,则不能分别,故三个月后赐名,谓之童名。人到二十岁,有父之礼,才赐字号。朋友等不能直呼其名,故加字号。”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成年时,原来由长辈所赐、长辈呼唤多年的“名”,在社交场合不方便称呼,必须取一个同辈或晚辈都能称呼的新名字,即“字号”。“名”是长辈称呼,“字号”是同辈、晚辈和自己称呼。所以,在古代:对同辈或长辈“直呼其名”或“名”,是一种不敬、无礼的行为。 对同辈或长辈只能用尊称,不能用名。上级对下级或自己时,才能用名称呼。我们了解了“姑娘十五岁许配、赐名”的习俗后,就能理解为什么长期以来,已许配或已出嫁的姑娘被称为“赐名者”,而未许配的姑娘则被称为“闺中待名”。因为当时“姑娘十五岁许配、赐名”,对姑娘来说,成年、扎簪、赐名、定亲基本上是一回事。

古人是先有名后有字,字源于名。因此古人在选字时,一般遵循“名字对应”的原则,即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白虎通义·名名》云:“闻名而知字,闻字而知名。”从名与字的联系构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谥号、庙号_谥号庙号年号帝号尊号的区别_乾隆谥号庙号

同义词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诸葛亮,字孔明;载昱,字子沃;张衡,字平子;曾巩,字子固;秦关,字少游。这里,梁与明、禹与沃、衡与平、巩与固、关与游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解释。

反义词就是相反的词。例如,朱熹的字是元徽,赵孟的字是子昂,韩愈的字是推之,应同的字是义之,黄孙的字是义之。这里的熙与徽、元昂、禹与推、同与义、孙与义都是相反的。

连词推理。如关羽,字云长,出自庄子《逍遥游》:“羽翼如云,垂天上。”羽翼出自羽,云长出自云。赵家驹,字千里,千里奔腾出自骏马。白居易,字乐天,乐天能安居乐业。苏轼,字子瞻,凭栏望天。

谥号、庙号_乾隆谥号庙号_谥号庙号年号帝号尊号的区别

“连”字的意义是指某物,如杜甫字子美,从对男人的赞美中,可知其美貌;唐寅字伯虎,从十二地支中“阴”与“虎”的组合中可知其品德。

同类事物相互吸引。例如孔离字伯鱼,鲤鱼是鱼;郑樵字鱼中,樵夫常与渔翁相聚;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人们所称颂的鸟;陆姬与土衡,姬、衡是北斗七星上的两颗星。

原名都是加字,如谢安字安世,杜牧字牧之。

用天干地支和五行来算命,如郑时贵字贾福,秦冰字百懿,纯合天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