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度重视推进殡葬改革,加大殡葬服务投入,提高殡葬服务能力。

2024-10-14 -

我省高度重视推进殡葬改革,加大殡葬服务投入,提高殡葬服务能力。

树立绿色殡葬新趋势

殡葬改改革_殡葬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_推动殡葬改革

东方城金山陵园和花葬区远景。

去年11月4日,省政府在东方市召开全省推进绿色殡葬现场会,落实全省绿色殡葬五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推广东方市殡葬改革经验。学员们来到东方市马陵陵园,看到公园内松柏苍翠,各种花草树木修剪得精美,小墓碑排列整齐,自动灌溉设施不间断浇水。

殡葬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我省高调推进殡葬改革。 2019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进绿色殡葬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生态文明实验区的高度,正式开启我省绿色殡葬改革之路。各市县及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有效推动,加大殡葬服务投入,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培育文明、节约、节地、生态殡葬理念,解决群众办丧事的后顾之忧,有效促进殡葬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新时代殡葬改革发展。

建立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协调机制

殡葬改革是一项打破千年习俗、开创一代人新风尚的社会改革。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党风、政府、民风民俗。我省要大力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必须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全面推广火葬,规范殡葬,节约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的殡葬方式。

殡葬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_殡葬改改革_推动殡葬改革

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多措并举,解决困扰全省殡葬改革的殡葬服务设施不足、火化率低、殡葬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我省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全省殡葬改革联席会议,由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省民政厅等1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各市、县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配备村(居)殡葬信息员3123名。成立2117个村(居)红白委员会,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群众整治陋习和自治作用。

我省还先后将推广绿色殡葬纳入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行动、省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将“推进绿色殡葬”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乡村振兴绩效考核、文明行动考核等重要考核。考核的接力棒和风向标将充分运用到殡葬工作中。

以东方市为例,当地一度是全省殡葬改革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人们的丧葬观念落后,葬礼隆重,热衷于修建大而豪华的坟墓,也有严肃的散葬。田野里、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后来的坟墓。

推动殡葬改革_殡葬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_殡葬改改革

东方城金山陵园和花葬区远景。

东方市启动殡葬改革工作以来,以公墓建设为抓手,建设覆盖城乡的公益性公墓。累计投入约3.7亿元,修建墓葬12万余座,有效满足群众安葬需求,重点整治城乡分散地区。集体埋葬现象。 “七区三三”7.1万个散葬坟墓搬迁,实现了从无序埋葬到有序埋葬、从分散埋葬到集中埋葬、从传统埋葬到生态埋葬的转变,彻底改变了殡葬落后局面和埋葬。

崛起绿色文明节庆新风尚

春天草又绿了,又到了清明时节。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通过扫地祭祀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思念。省民政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防止输入性疫情和聚集性感染,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体性祭祀活动。清明节。提供清扫服务管理,实现文明祭扫、安全清明的目标。

省民政厅要求我们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在线祭扫、代客扫描、云祭扫等便捷化、智能化服务。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保留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等传统模式,建立绿色便捷渠道,保障特殊群体的殡葬需求。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历史墓葬地,要压实镇(街道)、村(社区)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纪念馆、墓地的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安全管理等工作。清明节扫地活动。

为避免扫墓人员聚集,做好人群分流工作,海口、三亚今年清明节期间开启清明扫墓系统。各墓园单位根据自身服务保障能力,分时间、分段规划预约人数上限。不少计划在清明节期间前往墓地扫墓的市民通过官方预约平台进行预约,然后在预约的时间段内进入墓地扫墓。

每逢清明节、冬至等传统节日,海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到坟前烧纸、烧香、放鞭炮的习俗。这不仅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还容易引发火灾等风险。推行绿色殡葬后,全省坚持疏解拥堵、着力转变旧俗相结合,大力推广绿色文明殡葬服务,广泛开展预约殡葬服务、网上追悼会和代办服务、鲜花服务等。追悼会等低碳环保殡葬服务。逐渐上升。

“在线纪念扫描非常人性化。您可以避免与他人接触并哀悼您的亲人。”去年清明期间,海口市民付永辉点击海口民政局官网“网上祭祀”栏目,扫描二维码为死者创建纪念馆后,链接到纪念馆寄给亲友。亲友们可以通过点击网页上的点蜡烛、烧香、送礼物、祈福等按钮来缅怀先人、表达哀思。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清明节期间,烧纸、烧香、放鞭炮的传统方式明显减少。全省超过30万人通过网上云追悼会、献花、留言等方式开展追思活动。殡葬机构完成个人追悼会6945人次,既满足了群众需求,保障了绿色文明、安全环保,又防范了疫情蔓延风险。

科学规划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省探索坚持规划引导、设施先行、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殡葬道路。

去年,我省编制了《全省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年)》,科学规划和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450万元,推进殡仪馆、公益性墓园等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新建公益性公墓全部采用深埋不留坟的生态埋葬方式。

各市县均制定惠民丧葬补助政策,公益性墓园为辖区内登记的死者免费提供针灸穴位。共发放殡葬补助资金1390.8万元惠民,解了群众后顾之忧,减轻了群众负担,使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我省确定沿海市县逐步实行火葬,中部山区全面推行节地型生态殡葬改革思路。遗体火化将成为深化殡葬改革、推广绿色殡葬的重点,将提高火化率。作为主要工作方向。重新调整火葬区,扩大火葬区。省政府批准海口市全区划为火葬区,全省火葬率稳步上升。

五指山市对林地违建硬化坟墓硬化部分进行拆除,就地深埋,实施生态绿化恢复改造,有效保护了生态林地资源。因地制宜的举措让绿色殡葬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更有凝聚力。

推动殡葬改革_殡葬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_殡葬改改革

五指山市实施散葬、群葬生态绿化恢复整治工程。

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省找到了一条符合海南实际、具有海南特色的绿色殡葬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