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有何特别之处? 为什么很多名人都想葬在八宝山? “第一墓主人”是谁?
日前,著名戏曲表演教育家、巩俐、陈宝国等明星导师梁伯龙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也让人们关注八宝山这片神圣而特殊的土地。 为什么这么多名人埋葬在这里?
山中藏有许多宝藏,埋葬着历代英雄的灵魂。
八宝山,顾名思义,山中自然蕴藏着八宝。
八宝山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一位太监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就是明初掌管礼部的太监纲丙。
冰钢曾追随朱元璋、朱棣
。 他的祖先是交趾人。 年轻时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他经常为明太祖出谋划策,深受皇帝信任。 被朱元璋赐予燕皇后后,冈冰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获得了明朝皇帝朱棣的重视。
无论是确立朱棣皇帝身份的“靖难之战”,还是稳定明朝北部边境的北伐蒙古,
刚秉都一直追随朱棣,为明朝新政权做出了不少贡献。
传说冈丙乃是文武双全的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经常为朱元璋、朱棣出谋划策,而且还智取市区。 而且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并且有和郑和一样的好武功。 在攻克永平、保定的过程中,他做出了第一个贡献。 因此,朱棣常称冈兵为“冈体”。
后来,刚冰在征讨洋人的过程中不幸身亡于红胯山。 朱棣哀悼“亲人”的去世,并在红胪山建了一座护国庙,以寄托哀思。 雷雨天,
刚冰死的地方遭雷击,土变成了八色土,红鹿山因此改名为八宝山。
随着明清两代定都北京,皇宫中大批太监因年老被允许出宫养老。 这些太监把保中护国寺作为晚年的安息之地。 蔡伦、郑和、王承恩等许多著名太监的坟墓也被后人迁至寺庙。
八宝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刚冰的死。 在《北京百科全书》、《石景山区地名》等文献中,
一般认为八宝山地区位于石景山区,盛产各种矿石,因而得名。
当时八宝山地区盛产红粘土、坩埚粘土、绿灰、黄浆、白粘土等八种矿石。 这些矿石中,砂岩可以用来制造玻璃,板岩可以用来制造屋顶瓦,黄浆可以用来制造油漆,坩埚粘土可以用来制造耐火砖。 它们都是古代手工业和建筑工业所需的原材料。
可见,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八宝山无疑是一块宝地。 八宝山墓葬众多的现象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新鲜。
古代八宝山是许多达官贵人的埋葬地。
1965年7月,考古人员在挖掘地铁时,在八宝山站附近发现了西晋华芳墓。 其中出土的《华芳墓志铭》、骨尺、银铃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文化价值。 。
2000年发现的崂山汉墓和辅佐耶律阿保机建国的辽国重臣韩延徽家族墓就在八宝山地区。
明清两代,许多达官显贵和皇帝亲属都将坟墓安置在八宝山地区。
。 例如,晚清保守派著名大臣、义和团运动的煽动者刚毅就埋葬在八宝山。
看来八宝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强者和炼丹师眼中的墓葬宝地。
。 八宝山在风水学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遮风需水,墓地决定宇宙。
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古人对世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导致古代风水等迷信理论的盛行。 人的生命无非就是死前和死后。
因此,建城建屋、设立墓地,一直是风水术士考察计算的重点领域。
中国古代人常选择以下地点埋葬祖先:
1.北京附近
。 在古代,皇帝一般被视为“天子”。 皇城作为人间龙凤居所,自然威严而吉祥。 而且,首都本身的位置,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都是风水极佳的地方,周围的风水自然也不错。
2.特选图案穴位
。 在古代,达官贵人甚至皇家贵族为了保证家族的持续兴盛,常常会聘请方士去游览名山大川,寻找风水图案中的宝藏埋葬。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武则天的丈夫。 开创永辉统治的唐高宗李治命著名方士李淳风、袁天罡为夫妇俩死后选择安息之地。 最终两人同意了,这就是著名的乾陵。
3.故乡、封地或祖居地。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移民安置。 无论贫富,古代中国人对故乡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眷恋。 将祖先的骨骸安放在家乡,符合死者归根的文化传统。
4、死亡地点,如居住地、战场等。
。 古代的防腐和冷冻技术很差,尸体放置时间长了很容易腐烂。 而且中国人非常重视丧葬,认为将尸体暴露在荒野是一种极大的侮辱,所以古人常常就近埋葬。
自中华文明诞生以来,算术一直是人们文化和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7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一位名叫郭璞的文学家、风水实践者写下了《葬书》,开启了我国风水理论的新纪元。
说的理由
郭璞的《葬书》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
因为过去对于风水理论众说纷纭,描述也很多,但并不系统。 郭璞在《葬书》中总结了千百年来的各种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风水的理论和概念。
《墓经》提到“风水之法,先得水,其次藏风”。
《隐藏风水理论》,“风水”一词由此出现。 郭璞认为,天地间藏有五气,世间万物皆由五气生成。 因此,人要想“得力”,就需要聚集天地之气来“借运”。
从建造城市、房屋到埋葬祖先,都要察觉运气的变化,顺势而为,凝聚活力。 《墓经》云:“埋者,藏物,乘其元气”。
埋骨的地方需要能够“取元气”,即借助“元气”造福子孙后代。
他认为,祖先的尸骨,就像树的根和枝,是子孙后代的根基。要想子孙兴旺,家业兴旺,就必须
要把祖先的墓地放在“收气”的地方,家族才能借助气而兴旺发达。
尽管从科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理论却漏洞百出。 即使祖坟位置再好,一个家庭的发展也会有坎坷,风水理论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然而,这一理论几千年来一直深入人心,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生活。
尤其是在商业传统深厚的潮汕、岭南地区,当地人为了钓鱼或生意兴隆,十分重视风水。 广东省许多商店都有供奉神灵或门兽的牌位。
无论是开店、建房、搬坟,人们都会请丈夫预测吉凶。
其实这种执念也体现在娱乐作品中,比如2000年张家辉、舒淇主演的《赌徒3:无名少年》和2003年梁朝伟、杨千嬅主演的《幸运儿》。
由于祖坟位置肮脏,主角运气不好
情节设置。
风水理论认为,死者下葬后,真气会与坟墓中的能量结合,形成元气。 阴阳之气交融,就会形成云雨,产生万物,从而影响在世亲人的运气。
本着“气将风散,界水止”的说法,炼丹师会选择附近有峰峦叠翠、有水网的地方去墓穴。
因此,选墓时有“前有照、后有靠”的说法,即靠山面水。
因此,大墓葬往往建在前有河流、后有山峦、境内有山、绿树成荫的地区。
根据这些理论来分析八宝山的位置,我们会发现,
1、八宝山紧邻国家核心区
。 八宝山位于北京郊区,四环与五环之间。 北京是一座与陕西西安、江苏南京相媲美的历史名城。 它是许多朝代的古都。
辽金时期,北京是北方政权的经济文化核心城市,随后的元、明、清历代也被定为都城。
历代风水大师都选择北京作为首都,可见北京在风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八宝山的地理位置符合风水学上的绝佳布局。
。 八宝山位于石景山东麓,西依山脉,东临北京地区的平原和水网。 这种格局正好符合“叠山临水”的风水要求。
该地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风水认为
树木众多,代表这里的龙脉,即山气旺盛,护沙稳固。
。 八宝山附近还有很多起伏的山峰,可以更好地凝聚运气。
八宝山地区北部有三座土丘,与墓葬风水中的主山、少祖山、太祖山的概念不谋而合。
。 所谓珠山、少祖山、太祖山,就是说坟墓不宜选在孤峰上。 最好有一组山峰与之相配,背上有山龙脉。
这里最重要的建筑,即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人民公墓和崂山骨灰安置所,依次分布在这三座山上。 不得不说,有些事情或许确实是天意。
通过了解我国墓葬的风水理论以及八宝山当地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八宝山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在古代是适宜埋葬的地方。
死后,名声将千古流传。
也正因为如此,八宝山成为古代丧葬宝地,闻名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
也受到民国官员的青睐。
1946年,为纪念爱国人士、弘扬正气,中华民国政府拆除了日军侵华时期修建的钟灵塔,重建为钟灵祠,供奉着38名抗战牺牲的将领和多名官兵。抗日战争时期,包括张自忠、佟林阁、赵登禹。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八宝山的命运翻开了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过去两个月了,人民政权日趋稳定,新中国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周总理终于有空解决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那就是
建立革命公墓,为当年牺牲的革命同志寻找安息之地。
当时,吴瀚担任北京市副市长。 作为一名历史大师,吴瀚非常熟悉北京的环境,熟悉许多民俗礼仪。 出于对吴汉的信任,周总理请他帮忙选择革命公墓的地点。
周总理对陵园选址特别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是交通便利,便于吊唁、纪念。 其次,要有优美的环境。 三是不得侵占耕地、破坏生产。 根据这些要求,
吴晗和国家礼仪局局长于新庆多次到北京各地调研。
起初,大家都希望将墓地选在地理条件较好的三王墓。 但这一提议最终因占用耕地过多而被否决。 就在大家忧心忡忡的时候,一次攀登给选址团队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于心清和吴菡在一次勘察中发现,在北京西郊建有一座幽静的寺庙,环境优雅,绿树环绕,环境优美。这才想起,
北京西郊的八宝山,各方面都非常适合墓地选址。
首先,八宝山距离北京市中心非常近。
。 这有利于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二、八宝山原有建筑基础
。 新国家建立时,最忌讳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浪费老百姓的钱财。 但如果原址有一定的建筑基础,在其上重建会更经济。
三是八宝山寺内有保中护国寺和忠玛铁寺。
。 八宝山本身就是弘扬正气、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鉴于以上几点,吴汉、于新清向革命公墓选址提出了建议,并得到了周总理的批准。 经过工作组3次上门进行思想工作和补偿,护国寺僧众同意迁出寺院。
1950年,革命公墓动工兴建。
八宝山革命公墓由我国近代著名才女、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建筑师林徽因设计。 他们将忠良寺改建为崂山骨灰安置所,并修建灰墙,增加墓地容量。
革命公墓不仅是国家领导人的安息之地,也是全体革命人士的安息之地。
根据1951年北京市颁布的《革命烈士陵园安葬暂行规定》要求,达到县、团级后安葬的,可享受驻扎革命烈士陵园的待遇。
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北京地区的殡葬需求,中央还为普通百姓修建了八宝山人民公墓。 这样,人民公墓就与革命公墓、骨灰安置所、八宝山殡仪馆等场地毗邻,形成了完整的殡葬建筑群。
没想到,1950年的革命公墓才刚刚初具规模,尚未完全竣工。
其中一位开国元勋因劳累过度患病,在工作中去世。 他就是任弼时。
任弼时长期从事繁琐的财政、后勤工作,为我军的战争作战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尽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任弼时始终带病坚持工作,不分昼夜。
叶剑英元帅曾称赞任弼时是“党和中国人民的骆驼”
遗憾的是,这位默默耕耘、慷慨解囊、体贴他人的“党内老母亲”没能看到志愿军战胜美国人的胜利,突然因病去世,享年46岁。
任弼时的突然去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然而,这个人已经去世了,必须安葬。 中央立即决定将任弼时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任弼时墓又称“八宝山第一墓”。
我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 革命初期,许多烈士被安葬在异乡,无人关心。 但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例如,1955年,为纪念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瞿秋白逝世20周年,中央将其遗体从福建长汀迁至八宝山公墓。
任弼时、张兰、瞿秋白墓也构成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墓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建国先烈相继逝世,越来越多的革命先烈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不仅包括我们党的领导人,还包括许多民主党派、护国人士、外国友人和人民艺术家
正如刚才提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张澜是民主党的杰出代表。
。 由于他长期坚持民主革命,对我党有利,为建国作出贡献,1955年逝世后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如李宗仁、卫立煌、杜聿明、王耀武等人。 虽然作为国民党党员,我曾经历过旧中国人民不同程度的压迫,但铭记过去
他多次率部打败日军,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统一。
,得以进入革命公墓。
再比如史沫特莱、安娜·斯特朗等外国友人,他们曾经
他多次访问我国,了解我国国情和我们党的革命主张。
。 他的《中华曙光》、《中国人民的命运》等著作,为向世界弘扬我们党的精神、争取国际援助做出了巨大贡献。
难得的是,二战结束后,“麦卡锡主义”在整个西方世界盛行。 过去多次为国家仗义执言的国际友人,都遭遇过欧美国家的监视和迫害。 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丝毫没有改变,仍然克服了外国的各种阻力,来到我国定居。
为了感谢和纪念这些为我国革命挥舞旗帜、支持我国建设的外国友人,中央还特批将他们死后安葬在八宝山。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活跃在文艺战线上的艺术工作者和许多具有杰出艺术道德和才华的人士都可以安息在革命陵园。
比如著名表演艺术家、电视剧《我爱我家》中“爷爷”的扮演者温星宇。 比如为巡演筹集资金,捐赠给国家相声大师侯宝林。 扎根基层体验民生、用裸笔书写历史变迁的“老舍”舒庆春,去世后“定居”在八宝山。
可见,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不仅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对其一生成就的最大肯定和认可。 能够与国家领导人、行业圣贤同台竞技,谁能轻易放弃这种吸引力呢?
“自古以来没有人死去,留下的照片可以照亮历史。” 尽管八宝山的先贤们已经去世,但我相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垂千古,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参考:
《八宝山革命公墓选址黑幕》2012年4月《南京日报》
《任弼时——中国人民的“骆驼”》人民网2014年4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