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精品玉器鉴赏

2024-10-24 -

白玉螭龙纹皮带扣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白玉莲藕荷叶形插花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白玉双耳杯

明朝(1368-1644)

高7.7厘米,直径8厘米,足4.2厘米

明代旺吉墓于1957年在宣武区右安门外出土。

明代玉杯是当时的特色器物。此玉杯是同时期玉器的代表作。

杯两侧刻有蚩尤虎,蚩首额上刻有“王”字,为元代遗风。

此杯的主人万贵(1392-1475)是明宪宗宠妃万贵妃的父亲。他曾经很显赫。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云纹鸡心吊坠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绿色无名指

清朝(1644-1911)

高 2.6 厘米 圆直径 3.2 厘米

密云县东格庄清王墓出土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绿色无名指

清朝(1644-1911)

高2.5厘米直径3厘米

海淀恩吉庄李莲英墓出土

该扳手颜色为翠绿色,透明度极佳。无名指的主人李莲英(1848-1911),直隶河间(今河北)人。他深受慈禧的宠爱,从梳房太监晋升为主管太监,并被赐二品礼帽。

他在宫中呆了50多年,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个朝代。慈禧死后离开了皇宫。他的坟墓占地20多亩,随葬品都是稀世珍宝。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龙纹双耳亭炉

清朝(1644-1911)

高40厘米,直径9.9厘米

该炉由青根制成,青中灰白,共三段。炉身雕有龙纹。

耳与炉身之间刻有布币和方孔圆钱的图案,中间刻有窗沿。

亭檐八角下悬风铃,三足呈兽头形。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绵绵瓜鲁”御诗洗

清朝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高 4.5 厘米,长 15.2 厘米,宽 11.7 厘米

洗成青白玉质,均匀无瑕,细腻微透。

一侧有带齿卷叶形手柄,腿呈六角形。

工匠巧妙地按照拉子的花瓣形状,

鎏金镶有清乾隆皇帝御笔五言诗及“乾隆甲午伸春月”匾额。

字口含金,御诗云:“天如瓜,此器形如瓜。

果肉是白色的,皮肤是绿色的。一朵花固定到位,五个花瓣均匀排列。

水蓄于正门城,浆养于沛宜阁,疑植赵家花园。

楚王宫中贼哭。棉苏虽求雅,洋人亦对经怀戒心。

整器造型豪华大方,竣工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办所生产的仿多斯坦玉器中的珍品。

“绵绵瓜鲁”是子孙绵绵不断的意思。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螭龙纹五格圆盒

清朝(1644-1911)

高度 3.4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盒子由青白玉打造而成,温润无瑕。圆形盒子的底部分为五个隔室。

配五段微弧形盖,饰有浮雕螭龙,盒内有母女扣。

造型独特精美,光亮度好。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清代(1644-1911) 清代(1644-1911)青白玉莲花纹活圈四足盖壶,总高21厘米,直径5.9厘米

该壶材质为青白色玉质,细腻润泽,质地坚硬。壶嘴、壶盖、壶把均饰莲花纹。

尤其是盖上平刻的三层莲花图案最为精美。

空心花形流上有一个孔与壶体相连。

镂空花叶纹壶柄下悬一莲花纹浮环,以卷曲花叶为底。

整体造型端庄、庄重,是清代宫殿建筑处的杰作。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白玉凤是梁轩和平的头

清朝(1644-1911)

瓶高17厘米,宽6.2厘米,高14厘米,宽13厘米。

此套卣、瓶为仿古陈设器,青花玉质,光滑无瑕,平面雕刻,有花卉图案的日出纹饰。

单阴刻图案,空心圆柱形凤头钩梁,下有银钩。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花鸟纹镶嵌

元朝(1271-1368)

长 8 厘米,宽 6.7 厘米

镶嵌青花玉质,润泽洁净。雕有三层交错的花茎,

有天花、花蕾、凤凰等图案,细节处有阴刻纹饰。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翡翠雕龙带钩

清朝(1644-1911)

长13厘米,宽2厘米

北京朝阳荣禄墓出土

清代玉带钩品质优良,做工精细。

形状和图案不拘一格。翡翠也叫翡翠,

清代乾隆年间,进贡内廷,是我国古代玉石制造行业的后起之秀。

此物的主人荣禄是清末大臣。他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地位显赫。

其墓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乡西华营村荣氏墓。

墓内埋藏着大量金银玉器。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羊脂玉凌霄花摆件

长 12.8 厘米,宽 7.4 厘米

北京小西天黑十里墓出土

玉质温润洁白。四朵高耸的花朵,由花萼相连,

两个头高举,两个头低下。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花瓣的形状都像云头,

花瓣外侧有三两条粗细不均的刻纹,从花萼向上延伸。

背面很朴素。器形刚劲,雕刻简洁粗放,磨工精良。

花瓣内外均有玻璃光泽,镂空处光滑无划痕。

题材和做工具有比较典型的元代风格。

但玉质之好、尺寸之大,在元代玉器中并不多见。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凤纹瓶

明朝(1368-1644)

整体高度10.5厘米,直径6.8厘米,底座直径6.5厘米

西郊师范大学康熙侍郎孙女黑舍利墓出土

明代玉石制造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是北京和苏州。

苏州玉雕的代表人物是陆子刚,他是明代玉雕界的杰出代表。

生活于嘉靖、万历年间,太仓府人。

所产玉石材质经过严格挑选,以新疆和阗蓝宝石居多。

在工艺上,运用了绘画透视技法和各种雕​​刻技法。

并把诗的印章刻在玉石上,

将中国书画艺术与玉石工艺完美结合,

加深了玉石制造工艺的艺术魅力。此玉瓶为新疆和田玉。

柄下有阳文篆书“子纲”二字。

是迄今为止北京出土的唯一一件带有“紫冈”图案的玉器。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龙头螭纹带勾

明朝(1368-1644)

长 14.5 厘米,宽 3.1 厘米

宣武区右安门外明万通墓出土

明清时期,玉带钩的用途从实用的带扣演变为装饰装饰品。

造型趋于统一,以龙头玉带钩为主流。

从工艺上看,明代较粗、较宽,清代则较细腻、光亮。

尤其到了清代,出现了更多的玉龙钩。

此件为青白色玉质,带钩,略带土色。为“苍龙教子”图案,龙头为钩状。

钩背浮刻一尺,刻有空中飘逸的细毛,圆钮上别着一根金针。

墓主人万通是万贵的弟弟,万贵的长女是明宪宗最宠爱的妃子。

因为这种血缘关系,万贵和他的兄弟们都被封为官爵,一时显赫。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白玉鸳鸯圆盒

宋朝(960-1279)

整体高度9.5厘米,直径7厘米

1962年北京密云县出土清朝乾隆皇帝陵墓

圆盒由白玉制成,干净细腻,腐蚀后有一些黄色的纹路。

盒上雕有一对鸳鸯,口胸相连。

用均匀的细刻线刻出头冠、眼睛和羽毛。盒子里有一个母子嘴,

将鸳鸯切成两扁,打开后分成两对鸳鸯。出土后,依然光亮可辨。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白玉白鹭抱着荷叶形鸟

清朝(1644-1911)

总高 21 厘米,宽 12.5 厘米

石质青白玉质,温润明亮,采用雕刻、浮雕手法雕刻而成。

一片又大又厚的荷叶卷成一体,周围布满了荷叶、花蕾和莲蓬。

粗大的扭茎和莲节巧妙地做成底座,盖子做成卷下来的荷叶。

盖钮雕有一只手持莲花的苍鹭,由一条活链连接。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蓝宝石寓意“吉祥、长寿、平安”

清朝(1644-1911)

长34.5厘米如意头宽7.2厘米

密云清代乾隆亲王墓出土

如意是中国传统吉祥物。它由两部分组成:手柄和头部。

头像多为心形、纸形、云形等,是观赏性的器物。

清代如意玉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平安祥和之玉。它不仅是贵族的珍宝,也是

也是贵族阶层互相赠送的珍贵礼物。

此件如意件以蓝宝石为材质,绿中带黄闪,点缀有锁纹。

整个雕刻有灵芝枝纹、花瓶、蝙蝠,象征着“吉祥、长寿、平安”的吉祥寓意。

出土后仍具有极佳的亮度。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蓝宝石船

清朝(1644-1911)

高 7.7 厘米,长 27 厘米

舟由蓝宝石制成,坚硬明亮,带有一些斑点。

立体镂空雕刻江南常见的黑顶船。

它有一个竹形船体,一个流苏遮阳篷,船尾有一个水箱。

篷上刻有“#”席图案,顶部收帆,船头收锚。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蓝宝石蛮狮图案带盘

明朝(1368-1644)

尾巴长9.8厘米,宽5厘米。最小长度为 1.5 厘米,宽度为 4.8 厘米。

1961年北京海淀区魏公村社会主义学院工地出土

玉带板的制作始于唐代,宋、辽、金、明五朝沿袭玉带制。

玉带由铊和铊尾组成(头饰称铊尾),两者统称为带板。

明初是玉带板的鼎盛时期,明末开始衰落。

它是正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数字和图案标志着佩戴者的不同地位。

明朝只有皇帝、皇后、妃子、皇子、亲王、亲王、公爵、侯爵、太子妃,

只有一品文武官员才有资格使用。明初玉带盘的数量并不确定。

明代永乐以后至今发现的玉带数量均为20条,其中胯18件,铊尾2件。

明代中期以前,玉带上饰有丰富的饰物,多采用雕刻方法。

明代中叶以后,面条以素面为主。

此套玉质翠绿,色泽青白均匀,无瑕无瑕。

构思新颖,雕刻规整,光亮度好。

全套20片,其中长方形铊尾片2片,桃形片6片,长方形小片4片。

有8块长方形,大小略有不同,均带有深雕和镶边。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其中,戏狮浮雕10件,桃形雕刻人物6件,

4 个小矩形件,雕刻有如意云纹图案。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玉仙人游山子

清朝(1644-1911)

宽 31 厘米,高 26 厘米

1963年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清代的玉山子多以历代名画为蓝本,与绘画艺术相结合。

将玉雕工艺推向新的高度。

这片山体由绿色的玉石构成,绿色和蓝色之间夹着黄色的皮毛。

整器以玉雕而成,运用了国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

雕刻出老老少少三个人行走在陡峭悬崖上的不同姿势,

人物脚下是小桥流水,山边是

这里树木茂盛,自然风光秀丽。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蓝宝石宴会图

清朝(1644-1911)

直径21.6厘米

玉屏风是清代流行的陈设品。主要切割方法有阴线、

浮雕通常镶嵌在木质底座上。

此玉屏中央两侧的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工艺雕刻而成。

一侧雕有廊、芭蕉、桂花树、桌凳、人物;

另一面雕有山水、垂柳、船、人。

采用远山近景的手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炼,打磨精良。

白玉童子诗吊坠

清朝(1644-1911)

长 6.3 厘米,宽 4.8 厘米

它由白玉制成,细腻而明亮。一侧刻有人物,周围有细花边框,雕刻精美;另一面无框,刻有诗文。

内容是“青云直上,日近龙光”。吊坠顶部有一个小孔,用于固定。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蓝宝石莲花纹香薰

清朝(1644-1911)

高8.3厘米,直径14厘米

香氛采用蓝宝石材质,蓝白色带有小黑点,上面覆盖着雕刻的莲花图案。

器外壁饰有缠枝莲花。

细圆形平足上刻有一朵盛开的莲花。

,饼干薄而精致,造型新颖,做工精细,图案透明,看上去像玻璃一样。

是乾隆时期亨都斯坦玉的最佳仿品。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白玉莲瓣形发冠

宋朝(960-1279)

高度 7.3 厘米 宽度 8.9 厘米

冠在古代是用来扎男子头发的,在唐代流行。

此发冠材质为白玉,有出土的锈斑。

冠顶雕有重叠的莲瓣,相互对称。

正面下部有一圆孔,与冠后圆孔相对,有一白玉圆簪贯穿其中。

整个器物线条圆润,做工精细。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墨玉山形嵌件

唐朝(618-907)

长 17.7 厘米,高 10.7 厘米

北京丰台史思明墓出土

玉石镶嵌略呈石状,具有天然的黑白纹理。

正面加工成五峰山形,微微起伏,展现出纵横交错的沟壑。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白玉带鸟捧花吊坠

金朝(1115-1234)

直径6厘米,厚约0.5厘米

北京丰台五谷伦沃伦墓出土

吊坠是白玉打造的,干净细腻。五瓣花被镂空,

花芽、枝叶叶脉清晰,叶齿整齐。

单切的格纹图案展现出丰满的羽毛。

背面粗糙又光滑。器物造型新颖,雕刻精细,打磨精细,抛光极佳。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双孔雀纹

北宋(960-1127)

长 6.8 厘米,宽 8 厘米

玉饰青花,细腻无瑕。

三层装饰采用浮雕和镂空技术雕刻而成。

正面有两只孔雀,上下交错,依附在岩石上。

孔雀羽毛、尾羽均采用单阴刻线条。

背面素面,但有雕刻痕迹,并有四组对穿孔,可打结。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青花玉断枝花卉挂件

金朝(1115-1234)

长 9 厘米,宽 7.2 厘米

北京房山长沟金代墓出土石棺

吊坠材质为青花玉,质地坚硬。正面有浮雕,

采用镂空等工艺,雕刻出枝叶交错的锁形挂件。

花瓣厚而微凹,舒展而整齐。

对称的单切线表示叶脉。枝干背面均用简单的刀法雕刻而成。

索坠常见于汉族服饰中,但在晋代玉器中却很少见。

此器设计巧妙,雕刻精细,打磨精良。是金陵出土玉器中的精品。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蓝宝石龟巢荷叶吊坠

金朝(1115-1234)

长10厘米,宽7厘米,厚1.3厘米

北京丰台五谷伦沃伦墓出土

首饰采用蓝宝石材质,温润细腻。由一块玉石切成两半制成。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采用浮雕和镂空技术雕刻出荷叶、野花和水生植物的图案。

单线刻线显叶脉,纹理清晰。

每片荷叶的中央都有一只小爬行的乌龟,头互相伸着。六边形铠甲图案以双阴刻线条雕刻而成。

背面仅用粗刀刻出枝干。

在古代,这种装饰被称为“龟游”,寓意吉祥。

这对玉佩构思严谨,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打磨精良。

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为乌古伦沃伦。

葬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距今已有800多年。

这是北京地区发掘的第一座有明确年代的女真贵族墓葬。

是研究金代历史和玉器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羊脂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乐子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

高度 5.8 厘米 直径 1.4 厘米

乐子羊脂玉质,细腻润泽。

它的外面是八角管状,中间有一个圆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楷书刻,体四面双钩。

共16行292字,刻有“宋宣和元年(1119年)冬十月秀内寺玉工所造”的铭文。

字体小如芝麻,笔画细如游丝。

美观大方,显示出娴熟高超的雕刻水平。是一件极为罕见的雕刻玉器。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葛家豪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长 44.2 厘米,宽 8.8 厘米

玉戈作为商代的兵器,仅用于礼仪用途,实际上是一种礼器。

这块玉石由碧玉制成,呈绿色,带有姜黄色斑纹。

材质坚硬,具有极佳的玻璃光泽。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碧玉兽面纹玉石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直径21.5厘米

玉璧是重要而常见的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时代以来,

直至清代,使用时间长、数量大、用途广。

可用作礼器、装饰品、陪葬品等。

《周礼·大宗博》记载:“以苍璧祭天”,即以苍璧祭天。

汉代玉璧较大,款式较多。

此玉由碧玉制成,颜色深绿色,其间有灰白色的蚀刻晕斑。

亮度好。玉石两面的纹饰都是一样的。

主体图案雕刻有两组:内圈雕刻有排列整齐的木纹图案;内圈雕刻有排列整齐的木纹图案;

外圈以粗阴刻纹饰兽面图案,兽面上方铸有两条蛇身。

左右分作“W”形弧体,周围饰有阴刻细纹。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玛瑙绿松石翡翠项链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1974年北京房山县琉璃河西周彦国墓地出土

项链以玛瑙为主,形状、大小各异,共110件;

其次是绿松石饰品,共48件;再次是玉饰,其形状不同于管珠。

形象主要为牛头、人面、玉形、兽面、兔形、

共21件,有鱼形、蚕形、扁形、长刀形、扁圆形等。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玉凤纹刀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长4.7厘米,厚0.4厘米

1974年,北京房山县琉璃河西侧的周彦国墓地遗址出土。

玉刀颜色呈黄色,经泥土侵蚀后略呈鸡骨白色。身体又扁又瘦,

上部和两侧有对称的后齿,下部为双面刀片,刀片薄。

两侧纹饰相同,双钩阴刻线条为凤纹,凤昂首挺胸。

冠高、尾长,在已知的西周玉器中较为罕见。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玉凤吊坠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长 13.2 厘米,宽 7.4 厘米

玉质洁白湿润,但腐蚀后局部出现黄褐色晕斑。

用绳锯将线条挖空,雕刻成长尾、首首回头的凤凰形状。

外围呈齿状,一侧钻有四个小孔。

两侧纹饰一致,精美逼真。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翡翠鸡心吊坠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长 10.2 厘米,宽 8.3 厘米

崇文区永外观象城市交通公司十二工地出土

鸡心坠是韘的俗称,原本是射箭时用来保护手指的工具。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各种玉佩逐渐演变成了各种造型。

到了汉代,玉饰作为装饰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玉兽面鸟纹琮

良渚文化晚期

高度 38.2 厘米

玉琮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作礼器。

《周礼·大宗博》记载:“帝地以黄琮”,

即在祭祀活动中,用黄琮来表达对土地神的致敬。

此玉琮由深浅不一的绿色软玉制成,有棕白色条纹,光滑明亮。

形状为外方内圆的高筒,两端钻有孔。孔径仅为0.8厘米。

器身共有十五节,每节有二凸一凹。

它与相邻的面形成一个兽面,每个平面都切有圆形的眼睛。

直槽顶部,有一细如发丝的单阴线刻成的鸟纹。

整器线条刚劲流畅,做工规整。

荣禄墓_荣禄墓_荣禄墓

玉猪龙

红山文化

高度:16 厘米。宽度:11 厘米。内径:2.7 厘米。厚度:2.3 厘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