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第十四届公益生态树葬活动举行,102户家庭参与。 关于树葬你了解多少?
头条新闻·大河报记者蔡俊彦/文徐俊文/摄影
清明节将至,如何“送”逝者? 在郑州绿城,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来“送别”亲人。 3月27日上午,郑州市第十四届公益生态树葬活动“清明雨绿风情”在河南福寿园举行。 102个家庭参与,使用可生物降解的骨灰盒,共有127人被安置在树下的草坪上。 携带骨灰不仅可以安葬,还可以保护环境,让生命在绿色中永存。
大爱之家参与了树葬并向美国亲人现场直播告别仪式。
公益生态树葬纪念仪式在河南福寿园喷泉广场举行。 活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安全有序进行。 活动现场,以视频的形式回顾了郑州公益生态树葬活动14年的历程。 接下来,参加活动的家属代表为逝者敬献花圈,朗诵悼念文字,并在生命仪式师的引导下,手持圣杯和蜡烛默哀。 集体默哀、献花、鞠躬告别……
仪式是有限的,但思念却是无限的。 追悼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家庭捧着已故亲人的骨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树葬地点。 他们把骨灰按照数字埋在树葬花园的骨灰盒里。 随后,他们献花、种土、系上心愿卡,深深地表达了敬意。 弓……
星秋克,66岁,河南财经大学退休教师。 这一天,她带着家人来“送行”父母。 邢老师说,他父母的老家在天津,后来在河南从事教育工作。 母亲去世后,她的骨灰存放在殡仪馆。 我的父亲更伟大。 他在遗嘱中要求死后捐献遗体。 火化后,他的骨灰将撒在他工作了几十年、深爱过的中原大地上。 当女士收到我父亲的骨灰后,连同我母亲的骨灰,通过这次树葬活动,将两位长辈的骨灰一起埋葬在美丽的树葬花园里。 邢老师说,弟弟远在美国,家人都在微信上直播。 在大洋彼岸,他亲眼目睹了郑州公益生态树葬的全过程。 能够以这种方式让已故的亲人安息,他的家人非常高兴。
“生态树葬利国利民,通过这样的活动,我父母的骨灰能够回归大自然,融入一片绿色,我感到很安心、很幸福。安葬仪式结束后,我对父母说:你要为这棵树提供养分,让它快速生长,变得更强健。” 邢老师告诉记者,他衷心感谢政府为老百姓提供这样的机会。 “这是我在仪式上作为家属代表发言时说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从现在开始,我将成为郑州公益生态树葬的宣传员。”
参与公益生态树葬的家庭越来越多地获得政府补贴以鼓励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纪念仪式增加了向参与生态树葬的家庭代表发放政府补贴的环节。 三位公民代表上台,每人获得1000元补贴。
这是因为,2020年4月,为推动节地生态工作发展,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奖励补贴机制的通知》。葬礼”。 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对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亲属,每颗骨灰给予1000元政府补贴,形成节地生态安葬长效奖补机制,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推动节地生态殡葬普及。
“参加本次活动的死者家属,以及去年10月参加第十三届公益生态树葬的死者家属,提供相关信息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政府补贴。” 郑州殡葬中心负责人介绍。
郑州市公益性生态树葬活动由河南省民政厅、郑州市市民政局、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绿化服务中心联合发起,郑州市殡葬中心、新郑市民政局联合承办。河南省民政局、河南福寿园惠民殡葬活动是郑州市推广“绿色殡葬”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郑州市民政局倡导生态文明、节约土地、环境保护的一张明信片。 自2008年起,已连续举办14届,为1161户家庭1481名逝者免费举办庄严的公益生态安葬活动,让生命在绿色中长存。
2019年起,郑州市公益性生态树葬将统一采用使用可生物降解骨灰瓮的方式,将死者骨灰安葬于树下草坪,满足人民群众生态殡葬基本需求,实现土地可循环利用。真正意义上的。 让逝者回归自然,更加注重人文纪念。
“节地生态树葬是不保留骨灰、节地环保的生态埋葬方式之一,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崇高之举。” 郑州殡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随着政府的加强和政府部门激励力度的加大,更多的市民响应号召,加入到了环保的行列。节约土地生态殡葬,共同弘扬文明新风,推动殡葬改革。
郑州市公益性生态树葬已在河南福寿园举办十四届,极大推动了郑州市绿色殡葬改革进程。 河南福寿园副总经理李新表示,将把公益生态树葬打造成亮丽名片,推动绿色殡葬延续。 另据悉,除了开展公益性生态树葬外,河南福寿园还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草坪葬、墙葬、花坛葬等多种节约土地的殡葬形式。墓葬供市民选择,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
【新闻延伸】
问:郑州市生态殡葬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奖励补贴的对象和标准是什么? 接收奖金资金的程序是什么?
答:节约土地的生态埋葬方式包括树埋、花坛埋、草坪埋、墙埋、海葬和骨灰存放等。埋葬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树埋、花坛埋、草坪埋和该城市允许墙葬,可在经批准的墓地进行。 ②骨灰必须存放在本市经批准设立的骨灰安置所(建筑物)内,保存期限10年以上,并签订存放协议。 ③本市组织的海葬。
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每颗骨灰给予死者家属1000元补助:①安葬(安放)骨灰登记地为金水区、二七区、郑州市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郑州区、上街区、郑东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郑州航空港片区城乡居民; ②埋(置)骨灰为郑州市大中专全日制非郑州居民。 驻郑州的学生和现役军人; ③安葬(释放)的骨灰为与郑州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一年以上、居住在郑州市的农民工。
享受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墙葬、海葬、骨灰存放补贴的个人,应向郑州市殡葬中心提出申请,填写《郑州市节约土地生态殡葬奖励补贴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证明材料:①死者身份证、户口簿、火化证明; ②丧葬(埋葬)合同(协议); ③死者直系亲属负责人身份证件及银行账号。 审核通过后,补贴资金将汇至负责人账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