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黄永玉在凤凰的点滴故乡情
文/杨树仁 吴勇
“从我十二岁开始,我在外面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发现我们的县城太小了……而且它又那么美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感觉像自己一样。我的家乡很好。” 这是黄永玉在他的散文《阳光下的风景》中对家乡凤凰的衷心表达。
黄永玉12岁离开凤凰山,凭借艺术天赋,创作版画、国画、漫画、油画,直至成为国内外艺术界的知名人物。 但他始终对家乡情有独钟,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凤凰。
黄永玉年轻时
1982年,中央新闻纪录片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关于凤凰的纪录片。 黄永玉欣然接受邀请,跟随剧组回到家乡拍摄纪录片,并全力配合剧组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 这部名为《画国》的电影纪录片当年在全国上映,引起轰动。 凤凰人第一次从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家乡,第一次知道家乡有一位伟人,名叫黄永玉。 古老而神秘的凤凰首次走进全国亿万观众的心中。 从此,凤凰逐渐走红。
从小在沱江边长大的黄永玉,童年有许多离奇的梦想,其中之一就是画沱江两岸十里风景。 终于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实现了。 “背着画具走遍世界,依然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和亲人。绕城而过的沱江,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台湾两岸的人大多都这样。”海峡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朋友,长大后我想画这条河,我小时候就想过,但现在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我才意识到这一点。”
从画柳树变绿到桃花初开,用了十五天的时间。 黄永玉最终将十里两岸的风景收集成一幅四十米长的画卷。 如果说山清水秀的地方必有好诗,那么好的诗画也应该诞生在这样的地方。 凤凰由此被沉从文布置成诗意的世界,被黄永玉化为一幅耀眼的图画。 为了给家乡的长辈一个交代,黄永玉画完成后,在凤凰城公开展出这幅长卷,城里的长辈和乡亲争相欣赏。 随后,他带着这幅长卷离开凤凰城,在国内外巡回展览。 他说他想把这张长卷拿给外面的朋友看,让他们羡慕我有这么美好的家乡。
黄永玉在凤凰古城河两岸的画作
凤凰古城舞台上的黄永玉画作
退休后,黄永玉经常回家乡居住。 但是,“在家乡,我还是得有个窝啊!”
为此,1995年,他在回龙阁购置一块空地,修建吊脚楼,唤醒古城居民的保护意识,纠正盲目跟风、破坏古城面貌的错误做法。古城。 这座吊脚楼名叫夺翠楼。 是老家请来的,用的材料也是老家的。 它是按照我家乡老房子的风格建造的。 它有临水的长腿和悬挑的屋檐。 它与周边其他吊脚楼融为一体,成为古城中的一景。 黄永玉用抢占绿楼的例子告诉人们:凤凰之美在于吊脚楼、青石板街、清澈的沱江。 他说:“我希望凤凰的传统建筑应该有一些民族色彩,不要改变它,让它保持原来的样子。”
黄永玉夺翠塔位于凤凰古城回龙阁内
黄永玉的大部分画作都与家乡有着密切的联系。
夺翠塔下有一座准提寺,是凤凰古城内唯一保存最完好的佛教遗址。 住在夺翠楼期间,黄永玉有机会参观了准提寺,觉得那里缺乏艺术气息,于是捐赠了两尊价值近30万元的铜佛像。 与此同时,他又在准提寺待了一个月,时而“爬上爬下”,时而“坐卧”,用各种姿势为准提寺绘制了十几幅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线条流畅,动作夸张,色彩和人物造型极其大胆。 他们注重中国画的笔触和漫画技法,画面中的人物充满趣味。 画完后,由于劳累过度,我生平第一次喝了血,病重了。
如今,他精心创作的壁画已成为宗教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 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会惊叹于他画作中的幽默感。
20世纪80年代初,他根据童年记忆创作了专辑《回不来的风景》。 这本画册汇集了凤凰古城28处令人难忘的风景。 从“老古春书店”到武侯祠,从“文庙巷”到石莲亭,从古虹桥到玉皇阁,从尖刀坪到文昌阁,每一处景色都引人深思,勾起上一代人的回忆。 凤凰人的记忆。
这28处景观,大部分已因岁月变迁而消失。 沙湾古城里守护沱江的宝塔,原本是一道风景,现在已经消失了。 1985年,黄永玉发起重修塔的倡议,并绘制了两幅九尺长的画作,在文化广场公开出售用于慈善事业。 所得款项加上民众捐款,共筹集善款5900余元。 1988年,在原址上重建。 它是一座七层宝塔。 因捐献者众多,故名“万名塔”。 现在的“万名塔”已成为沙湾景点的标志性建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准提寺黄永玉创作的壁画
准提寺黄永玉创作的壁画
凤凰古城沙湾河边看“万名楼”
除了绘画之外,黄永玉还有一些有关凤凰人性的雕塑作品,铭刻着他对家乡的深厚热爱。
黄永玉曾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鸡连长编年史》,讲述“鸡连长”的由来:70多年前,128师大部分来自凤凰,奔赴浙江嘉善县阻止日军,保家卫国。 司厨刘四宝有一只芦花大公鸡。 他性格傲慢,脾气暴躁。 他会像对待敌人一样啄陌生人。 师长顾嘉琪戏称他为“鸡连长”。 嘉善封锁期间,厨师刘四宝和鲁花鸡都在嘉善休息。 2013年10月下旬,黄永玉带着儿子黑曼、女儿黑妮来到嘉善,瞻仰抗战纪念碑。 他想起了“鸡连长”的故事,立即告诉嘉善县档案馆的同志,他要向“鸡连长”致敬。 2014年9月30日是全国第一个烈士节,“鸡连长”雕塑终于在嘉善县泗洲公园落成,永久纪念英勇牺牲的128师官兵在嘉善截击战中,他的“鸡连长”雕塑的底座上还刻有“连长纪事”一文,向人们讲述着英雄的过去。
王祥吉烈士雕像是黄永玉最震撼的雕塑作品。 1982年6月21日,18岁的王祥吉在沱江上勇敢救起落水的三个孩子。 他精疲力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王祥吉的事迹震惊了凤凰城。 黄永玉得知后,写了一首抒情诗,发表在《湖南日报》上。 诗中写道:“永别了,我尊敬的年轻人,真正的英雄,你是家乡的骄傲。凤凰涅槃……”2005年,为了纪念王祥吉烈士,政府决定为王祥吉烈士建造塑像。在他救人的河边,供人们瞻仰。 黄永玉为烈士设计了雕像。 雕像展现了王祥吉下水救人时扔掉衣服的瞬间。 他英勇奔放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见证了凤凰人的侠义精神。
位于浙江省嘉善县泗洲公园的“鸡连长”雕像
王祥吉烈士雕塑
黄永玉气质甜美,洒脱不羁。 贸然索要文字和绘画,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的。 他曾说过:“我讨厌无礼无礼,无论老少,尤其是那些皮肤油腻、垂涎欲滴的来求画的人,遇到这种人,就会被带到陡峭、纠结的木山里去。”爬上去,直到累得变成孙子,口吐白沫,不能说话,直到他跑得无影无踪。”
对于索画的人,他很吝啬,但他愿意挥舞大旗,为家乡的建设做任何事。
2001年12月,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拉开了文化旅游发展的序幕。 2002年2月,县委、县政府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凤凰历史文化城新闻发布会。 黄永玉不仅亲自出席,还邀请了黄苗子、玉凤夫妇、丁聪夫妇等书画界知名好友出席。 。 为了配合家乡的宣传推广活动,他尽力克服高龄带来的不便,抽出时间参加家乡举办的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他还在家乡举办了多次艺术展览,重点展示与家乡有关的画作,吸引人们对家乡的关注。 同时,部分作品捐赠给家乡保存。 其中,两幅32米长的长卷《凤凰沱江两岸》最为引人注目,将凤凰的秀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凤凰县文昌阁小学是黄永玉的母校。 当他还是这里的学生时,他是出了名的逃学者。 不过,成名后的黄永玉依然怀念母校,多次拜访母校。 他捐资近300万元,为母校修建了寸草楼、艺术楼、礼堂和一座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春风楼”。 等建筑,并筹集70万余元设立永宇艺术基金,奖励在音乐、美术等创意创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 当母校庆祝建校100周年时,他不顾年事已高,出席了校庆典礼。
沱江是流经凤凰古城的一条河流。 但河上仅建有虹桥、跳眼桥、栈桥、南华桥等。 由于距离比较远,河两岸的人们出行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永玉亲自选址、命名,并捐资在沉从文墓地、豹子湾、红岩井、地西地区修建了四座“风、雪、雨、雾”仿古风雨桥,总投资1100万元。 ,与凤凰古城的山、水、城巧妙地融为一体,为凤凰古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黄永玉在母校合影
凤凰古城沱江雪桥
黄永玉与朋友在他捐建的风桥上合影
2005年,神凤文化景点在凤凰南华山启动。 黄永玉怀着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亲自到现场建言献策,不遗余力。 他还创作神峰雕塑,画亭、阁、廊、柱、桥,题楹联、名胜,抄《山海经》经文,后又为陈去真墓题墓志铭。 “湘西王”,在西苑创作雕塑……
黄永玉现场设计神峰艺术雕塑
黄永玉出席“湘西王”陈渠墓及藏族姑娘西苑雕塑奠基仪式
“我的心只是我的心,我亲爱的家乡,它属于你。” 一一表达了黄永玉对家乡的热爱。
如今,他走了,但他对家乡凤凰城的牵挂永远不会被忘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